Ⅰ.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于没有游标卡尺,无法测小球的直径d,实验中将悬点到小球最低点的距离作为摆长l,测得多组周期T和l的数据,作出T2—l图象,如图所示。
(1)实验得到的l—T2图象是______;
(2)小球的直径是__________cm;
(3)实验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m/s2(取三位有效数字)。
Ⅱ.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待测电源为干电池a(电动势E1约为1.5V,内阻r1约为1Ω)和水果电池b(电动势E2约为1V,内阻r2约为1000Ω):
(1)电路如图甲所示,下列选择正确的是_________
A.测试a、b时,S2均接1
B.测试a、b时,S2均接2
C.测试a时,S2表接1,测试b时,S2表接2
D.测试a时,S2表接2,测试b时,S2表接1
(2)现有下列器材:
A.电压表V(量程0—15V,内阻约为3kΩ)
B.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约为1Ω)
C.电流表A2(量程0—1mA,内阻为r=100Ω)
D.定值电阻R1(1900Ω)
E.滑动变阻器R2(0~10Ω)
F.滑动变阻器R3(0~1000Ω)
G.电键S1、S2,导线若干
①甲同学用上述器材测干电池a,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填字母代号)
②乙同学另找来一电阻箱,结合电流表用如图乙所示电路对水果电池b进行测量。测得多组数据,作出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水果电池b的电动势E2=____V,内阻r2=_____Ω。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 s打一个点。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 7.06cm、s2=7.68cm、s3=8.30cm、s4=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 B.理想实验法 |
C.等效替代法 | D.实验推理法 |
(4)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 - F关系图象是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弹簧弹力的时候,测得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长度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N/m。
(2)当弹簧被压缩,弹力大小为5 N,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_cm。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打下的一条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 Hz的交流电.计数点间的距离依次为S1=2.60cm、S2=4.10cm、S3=5.60cm、S4=7.10cm、S5=8.60cm、S6=10.0cm.
(1)计数点“1”处的速度为V1=___________m/s
(2)若计数点间的距离依次用S1,S2,S3,S4,S5,S6 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代入数据后,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
(3)计数点“0”处的速度为V0=___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取0,1,2,3,4,5共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最小分度为mm的刻度尺,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 m/s,v4=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是a=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_______________电源频率是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打点时应_________(①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②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②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 (后两空的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