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参考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年的人口资料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年人口总数

⑴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
⑵仅利用图中信息分析这个省或市或自治区人口死亡率最低的可能原因。
⑶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_。并解释这个省或市或自治区净增人口最多的原因。
⑷分析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的原因。
⑸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                             _______      _____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河流、地形、气候、地质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城市、经济、资源等人文要素,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和交通线的分布形态等。结合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2分)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图中甲乙丙三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_____,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________。
试分析图中甲、乙两地聚落特征的差异。
试评价图示地区南部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

读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及资料,回答问题。(12分,每空2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甲丙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接近,但自然景观差异较大。造成两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甲海岸附近多地震、火山,主要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处。

读“南美洲气候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均为气候,甲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乙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2)读右图描述气候特征:,该气候的成因是,该气候分布在左图中的区域。甲、丙两地区中城市分布较多的是地区,原因是
(3)甲→丙的自然带更替反映了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地带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简要说明甲地的植被破坏可能造成哪些生态环境问题?(至少4方面):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用箭头绘出太平洋A、B、C、D、F几只洋流的方向,并注明其中的寒流。
(2)写出形成下列洋流的盛行风带名称:H;K
(3)用序号①标注出北太平洋中著名渔场的大致位置,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图中洋流G对沿岸气候起到作用。

读下面的“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①②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
(2)水循环中①是环节,②是环节,③是环节,④是环节。
(3)甲地的地质构造为,乙地的地质构造为
(4)形成丙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选择填空)。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

(5)图示中所标的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属于循环,人类最容易施加影响的环节是(填写数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