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M点表示在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
| 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
|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5g甲、乙,充分搅拌并同时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
| D.20℃时,分别在50 g水中加入40 g甲、乙,充分搅拌并加热到40℃时,二者均为饱和溶液 |
日常生活中的“碘盐”、“含氟牙膏”等生活用品中的“碘”、“氟”指的是()
| A.元素 | B.原子 | C.离子 | D.单质 |
下列符号既可表示1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 A.H | B.2N | C.Cu | D.O2 |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第13号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 B.11号元素的中子数是11 |
| C.表中左边是非金属元素、右边是金属元素 |
| D.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
2008年5月17日,在“5. 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现场,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防疫人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当时他们正在喷洒“含氯消毒液”。 “含氯消毒液”中的“氯”在这里指的是()
| A.元素 | B.原子 | C.分子 | D.离子 |
1999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哈德•泽维尔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
|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
|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
|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