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唐代海上丝路的繁荣与广州的极盛,是与中国安定团结的统一局面的出现,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隋代开辟的沟通南北的的大运河成为唐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又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广州与长安相距数千里,快马3日可达,尤其是开元四年凿辟大庚岭道,把控粤赣咽喉的险峻山路,整治成浩浩落荡的坦途,使运河的南北大通道经赣江、北江而南伸至广州,大大缩短了丝绸之路的启发港广州与内地联系的路程。
——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
材料二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在2014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指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1970年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来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5.3%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如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两党各形成了怎样的战场?两个战场是怎样的关系?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将来的正式总统,虽可继续选举袁世凯,但是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由本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才能根椐约法发挥政党的责任内阁制作用,使国家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
──陈旭麓《宋教仁集》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怎样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宋教仁设计的理想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人臣)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
──荀子《荀子·臣道》
人臣要从主之法,虚心待令,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
──韩非子《韩非子·南面》
材料二大哉,我宋之祖宗容受谠(正直)言,养成臣下刚劲之气也!朝廷一黜陟不当,一政令未便,则正论辐凑(聚集),各效其忠。虽雷霆之威不避也。
──(宋)何坦《西畴常言》
材料三帝(太祖)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钱)唐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孟子配享亦旋复。……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李)仕鲁……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捽搏之,立死阶下。
──《明史·卷一百三十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与韩非子关于君臣关系的相同主张。在“人臣”对君主命令的态度方面,两人观点又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良好君臣关系的表现。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两位大臣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指出其反映的君权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