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林地月均温减去裸地月均温的差值)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探究结果表明
A.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 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 |
C.该地11、12月份的月均温最低 | D.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
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防风固沙 ⑤吸烟滞尘
A.①② | B.②⑤ | C.③④ | D.③⑤ |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回答下列小题。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雅鲁藏布江流域 | B.长江流域 |
C.塔里木河流域 | D.黑龙江流域 |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覆膜种植农作物 | B.植树造林 |
C.水田改旱田 | D.修建梯田 |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台北 | B.北京 |
C.首尔 | D.上海 |
在上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 B.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 D.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
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 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 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
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③气流比较湿润 |
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 |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
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 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
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气旋()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
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A.东南信风 |
B.副热带高压 |
C.极地东风 |
D.北赤道暖流 |
2014年8月13日,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在南京隆重开幕。据此回答下列小题。第二届青奥会召开时,地球公转至图中的()
A.①②之间 | B.②③之间 |
C.③④之间 | D.①④之间 |
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
B.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 |
C.该时段为南极考察最好时段 |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
下列各地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北极圈内 | B.赤道上 |
C.南回归线上 | D.北纬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