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北盐碱(盐渍)地分布和地下水位统计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对左图和右图的判读,正确的是
| A.海拔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
| B.盐碱化越严重,浅层地下水埋藏越深 |
| C.沿MN一线地区出现地下水漏斗区 |
| D.滨海地带,因过度灌溉造成最严重的土地盐碱化 |
右图中,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度基本呈负相关,主要原因是
| A.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地区,需大量抽取深层地下水 |
| B.因地质原因,导致两者埋藏深度的差异 |
| C.地下水总量是稳定的,浅层地下水多、深层地下水就少 |
| D.降水多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埋藏浅、深层地下水埋藏深 |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如果x轴为水平距离,y轴表示海拔高度,曲线1、2分别表示某地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则下列解析成立的是()
| A.气温:a>b>c | B.气压:a<b<f<e |
| C.气流方向:b—f—g—c | D.降水状况:a>b>c |
如果z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数值的正向变化,曲线1表示该地空气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表示该地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则该地从a—b-c时段最有可能经历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 B.暖锋 | C.反气旋 | D.气旋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D点的海拔可能为( )
| A.142 m | B.192 m |
| C.98 m | D.298 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A处地势落差大,宜建水电站 |
| B.观察者在B处可直接观察到C处 |
| C.图中的湖泊是外流湖、咸水湖 |
| D.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
读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小题。
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等,其中实际面积是最大的( )
| A.④区域 | B.②区域 |
| C.③区域 | D.①区域 |
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幅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图是( )
| A.①和③ | B.③和④ |
| C.①和② | D.②和④ |
读“我国某地区高等线地形图”(注意指向标),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 _;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是____。(4分)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4分)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三点)。(6分)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4分)
下图表示世界产业转移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若①~④表示世界产业转移的四个阶段,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表示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将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等产业转向日本 |
| B.②表示上世纪70、80年代 日本将钢铁、纺织工业转向香港 |
| C.③表示上世纪80年代,香港将轻纺、玩具、钟表、小家电等工业转向珠江三角洲 |
| D.④表示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将电子计算机、核工业、宇航工业等转向粤北 |
珠江三角洲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原材料和能源丰富②劳动力廉价且充足③交通便利④科技
力量雄厚⑤土地租金低⑥市场广阔
| A.①②③ | B.③④⑥ |
| C.②⑤⑥ | D.①③④ |
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此过程中,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剧 |
| B.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内的经济差异 |
| C.扩散了珠江三角洲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 |
| D.实现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双赢,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