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民族关系的问题时,几位同学展开讨论:甲同学说:“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注意回避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禁忌。”乙同学说:“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丙同学说: “我觉得各民族互不往来,各自发展,就会相安无事。”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2013年7月5日清晨,湖南体育学院应届毕业生方盛虎,带着伤腿跳入湖中,营救落水女生,最终女生被救起,他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如彗星划过天空,放射出璀璨绚烂的耀眼光芒。他用勇敢的一跃,挽救了别人的生命,却让自己年轻的生命定格成了永恒。
有人认为,方盛虎为救人而牺牲年轻的生命,不值得。这种观点对吗?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雾霾笼罩的日子里,网络搞笑段子悄然流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沁园春﹒雾: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强调: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象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材料三:
(1)网友的调侃针对的是我国环境的什么问题?这与我国实行的什么战略相违背?
(2)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向“污染宣战”的现实意义(至少3点,6分)
(3)如果我们连彼此都“看不见”,还怎能看见未来!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出谋划策。(从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角度分别阐述,每个角度至少两点建议,6分)
材料一:图片:
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达到5%以上的规模。
材料二: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提出了“文化大省”战略,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过千亿元。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速仍超过GDP增速。文化产业将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
(1)从两张图片及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并说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1)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实行怎样的治国方略?
(2)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治国方略的?
据报道,某中学组织七年级全体学生,“兵”分八路,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顺利地完成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生实地参观了当地著名企业,在县环保局、电信局和工商局聆听三局负责人对科技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精彩演讲。同学们还来到县消防大队饶有兴趣地听消防官兵讲解消防知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亲眼看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品牌”和“亮点”,备受鼓舞。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全体学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请你回答:
(1)材料中有哪些社会实践活动?至少写出两项。(2分)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有什么现实意义?
(3)除了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之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学习方法?至少三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