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到了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为此必须
① 提高各民主党派的参政水平和执政能力②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③ 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作为各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这一国家机关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

A.① ③ B.② ④ C.② ③ D.②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故、名言、成语都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下列选项中对应错误的是

A.土尔扈特东归——团结统一 B.威武不能屈——爱好和平
C.精卫填海——自强不息 D.天道酬勤——勤劳勇敢

人民群众的“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国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B.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公民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的这句话,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对政府来说,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是

A.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B.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C.坚持开门立法,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D.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008年3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没有“共建”,无成果“共享”,人民群众的“共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之源。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共建”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必须
①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侧重消费,抑制积累
③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 鼓励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后富,实现同步富裕

A.① ② B.② ③ ④ C.① ③ ④ D.① 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