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任上遇到大饥荒。范仲淹没有延用发粟救济之常规,而是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利用饥岁工价至贱,大兴公私土木之役,解决饥民流离失所之苦;二是利用吴人好佛事,喜竞渡(赛龙舟)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促进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发展;三是增高谷价,引四方粮商大量进粮,结果杭州城粮食爆满,粮商只好降价,解决了杭州城的粮食供应问题。“荒政三策”蕴涵的经济学道理有
①供求影响价格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 |
2014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着力推进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大制度“并轨”。 这样做有利于
①推进城乡的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②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乡收入差距
④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建设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3 年全国各地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1620 元,武汉月最低工资标准1300元,昆明月最低工资标准1265元。这反映了
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决定社会分配方式不同②国家健全生产要素技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国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④政府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2013年末,全国共有2061.3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382.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资助1229.3万城市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资助4132.5万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表明我国
| A.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业已打破 | B.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
| C.居民养老“广覆盖、低水平” | D.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
下表是2013年江苏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项目 |
地区 生产总值 |
财政收入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消费者价格指数 |
| 增长幅度(%) |
9.6 |
12.1 |
9.6 |
11.4 |
2.3 |
A.企业利润较低投资经营出现困难 B.城乡居民实际购买力总体有所增强
C.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加 D.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低于农村
“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看,守护社会公正,政府要
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②实行结构性减税,提高企业利润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积极发挥国家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
④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