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变革?变革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二表明我国在这一时期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变革?变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否发生了变化?(3分)
(3)材料三的民谣反映的是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哪项改革?这项改革开始于什么地方?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概括出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判断改错。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中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8分)罗马帝国建立后,继续扩张。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
改正: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
改正:646年,明治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施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改正: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名著《神曲》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了教会的腐败。()
改正:
自1840年至1919年这80年间,中国不同阶级的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要求:题目自拟,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字。
(探究题)1947年,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多的作战,歼敌100多万人,使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军指挥员,请你结合“挺进大别山”这一史实,分析一下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以地处中原的大别山作为突击方向。
简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中,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是哪次?其召开的背景、内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