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传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下列句中的“之”与“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B.益慕圣贤之道 |
C.公将驰之 | D.何陋之有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今日封侯之秋 秋:
②公转营迫之 迫:
③汉悉兵迎战 悉:
④或多惶惧 或: 翻译下列句子。
⑴及得召见,遂见亲信。⑵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甲】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肉) 岁赋其二(每年) |
B.若毒之乎(怨恨) 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
C.吾恂恂而起(表修饰的连词)黑质而白章(表并列的连词) |
D.商女不知亡国恨(歌女)谨食之(喂养) |
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B.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
C.而乡邻之生日/蹙 | D.烟笼寒水/月笼沙 |
下列句子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触草木,尽死; | B.言之,貌若甚戚者。 |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 D.言之,貌若甚戚者。 |
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互文手法描绘了一副朦胧迷离的画面。 |
B.“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
C.“永之人争奔走焉”最重要的原因是毒蛇可以治病。 |
D.第二段中蒋氏的捕蛇遭遇可用成语“九死一生”来形容。 |
对比选文写法与内容,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关心百姓疾苦,乙文担忧国家命运,这两位作者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
B.同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恶,乙文主要运用了陈后主的典故讽刺了晚唐官僚贵族醉生梦死的腐败空虚生活。 |
C.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先议后叙,乙文是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 |
D.甲文的主旨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乙文的主旨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翻译准确的一项()
A.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借皇上的命令招募能捕蛇的人。) |
B.几死者数矣(几次都差点死了。) |
C.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如果我的蛇还在,就可以放心地睡。) |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好像可信。) |
【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乙】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①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②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③,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④无敢先后。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⑤,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⑥,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选自张岱《白洋潮》⑦)
【注释】①遄(chuán):迅速;②擘(bò)翼:张开翅膀;③蹴(cù)起:涌起;④镞镞:同“簇簇”,聚集;⑤辟易:惊退;⑥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⑦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仅如银线仅:(2)吞天沃日沃:
(3)轰怒非常非常:(4)颜始定颜:下列划线词古今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 D.而旗尾略不沾湿。 |
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
再 近 则 飓 风 逼 之 势 欲 拍 岸 而 上。翻译下列语句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甲文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试结合文段说明一下。
甲乙两文同写浙江之潮,结合课文,谈谈它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①候:拜访、问候②称:称赞、赞许③履行:实践、做④绥:安抚
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谦称⑥法:效法⑦师:学习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⑵尊君在不不:
⑶元方入门不顾顾:⑷下车引之引: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驱之别院。 |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D.邑八景之一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袁公两问绵里藏针,颇有学问,但元方两答精彩纷呈,请你说说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处。
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的?
【古文阅读】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②曰:“王行,度道里③会遇④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⑤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⑥,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⑥。”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⑦。于是秦王不悦,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说:“请以赵五十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⑧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节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渑池:古地名②诀:告别③道里:一路上④会遇:相会⑤请:请让我们
⑥瑟:瑟同下文的盆缶都是古代乐器⑦靡:退下。 ⑧竟:终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②秦王怒,不许
③因跪请秦王④相如顾召赵御史选出与“请以赵五十城为秦王寿”中“以”字用法相同的是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 D.固以怪之矣。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②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文段中的蔺相如让你联想到我们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③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指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屏人论事屏:(2)乃见吐唾从横从: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将军与钱凤之所以会“大惊”的原因。(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用什么方法避过了杀身之祸?选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