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

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了发现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子明写游鱼,暗写潭水的清澈,这种衬托的笔法极其巧妙。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的特点,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衬托出了作者那种渴望热闹的心境。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同游者。
B.本文是一篇写景佳作,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的特点:幽静。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笔法妙极。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此句运用比喻句的守法描写小石潭的远景,十分形象逼真。

下列几首古诗词中写到被贬心情的一首是(   )

A.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柳宗元《江雪》 D.文天祥《过零丁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孟子戴不胜:“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善:向善。②齐语:名作动,说齐语。③傅:教导。④咻:xiū,喧哗。⑤庄岳:庄是街名,岳是里名。⑥薛居州:人名。⑦所:处所,地方。⑧独:可作“将”意。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孟子戴不胜曰②子欲子之王善  ③虽日而求其楚  使楚人傅诸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齐人傅,众楚人咻之 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B.使之居王所皆以美徐公
C.日挞而求其齐也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引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呼尔与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文中表达了孟子什么观点?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朱南之沛,老子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①,进涫漱巾栉②,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请,夫子辞行不闲,是以不敢。今夫子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③,而盱盱④,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选自《列子·黄帝》,有改动)
【注】①舍:客舍、旅馆。②涫(guàn)漱巾栉(zhì):指洗脸漱口用的水和梳子、篦子等梳头工具。③睢睢:恣意、放肆。④盱盱:眼睛向上,张目直视。睢睢盱盱,这里是“横暴”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脱户外⑵行而前
⑶杨朱蹴然变⑷其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杨朱南沛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其往,舍者迎将家真无马耶(《马说》)
C.是以不敢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D.老子中道仰天叹泉香酒洌(《醉翁亭记》)

翻译句子。
⑴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这段文字主要叙写了什么事?表现了杨朱的什么品格?

阅读苏轼的《游兰溪》,完成第8—11题。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注】①相:察看。②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③剧饮:开怀畅饮。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不数字 ( )②辄深人意 ()
③余之曰 ()④溪水西流()
(2)选出与例句“安常虽聋,颖悟绝人”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潭西南望(《小石潭记》) B.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C.学不厌(《〈论语〉八则》) D.思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闻 麻 桥 人 庞 安 常 善 医 而 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完成后面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2)彼竭我()
(3)牺牲玉帛()(4)又何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中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地方?


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陋室铭》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梅花书屋》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乙】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注释】①pǐ 塌坏,倒塌。②幮(chú):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③西府:是指西府海棠。④倪迂:倪云林。因性情狷介,怪癖多,因此人称为"倪迂"。清閟:倪云林的书阁名。閟:同“闭”。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案 牍 之 劳 形 。(2处)
(2)其 旁 梅 根种 西 番 莲(1处)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又以“云林秘阁”之有仙则 B.无案牍之形无奔走之
C.阶翠草深三尺日光 D.满三百余朵父母有裘葛之遗

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
填空或简答。
(1)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的赞扬,表达自己的情怀。
(2)【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写得很好,请自选角度赏析。
(3)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刘禹锡的陋室与张岱的梅花书屋有何相似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