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氧气。请你参与探究:
(1) 图14中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气体发生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为防止水槽中冷水倒吸,实验结束后应先 。
(2)计算7.9 g 高锰酸钾(KMnO4)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解:
(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若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10-3 g/mL,则理论上产生氧气体积是 mL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实际操作过程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大于理论值。请分析:实际收集的气体体积偏大的原因是 (填标号)。
A.装置的气密性不良
B.加热时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较大
C.部分氧气溶于水
(4)小庆同学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利用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7.9 g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请分析:小庆的方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13号元素的名称是,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2)右上图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
图为同学们使用的一种碳素墨水笔,在组成这种墨水笔的各种材料中:
(1)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选填一种即可,下同)
(2)含有单质的是;
(3)写出其中的一种金属材料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类型为反应。
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利用B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装入药品前可用注射器F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水至处,形成液封。
②将注射器F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F的活塞,观察到,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3)若用该装置制CO2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该装置制取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如果要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可将燃着的木条 ,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5)氨气(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编号)。
根据图1、图2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分析图1,P点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B(填“>”、“<”或“=”);取一定质量的A的饱和溶液,将溶液温度从t℃降低到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分析图2,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②。
(3)10℃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 法提纯A。
3月22日是 “世界水日”。关于水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净水方法中,生产自来水使用的方法有(填字母序号)
A.沉淀B.过滤C.煮沸D.蒸馏E.吸附
(2)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对液体进行提纯,在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3)有关水的组成和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g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下列示意图①~③中,“”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化合物的是(填序号),③所代表的物质是图中试管(填字母)中产生的气体,图中A是电源的极(填“正”或“负”) 极。
(5)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