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 行
(唐)项斯①
青枥林深亦有人, 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 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 缲丝③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 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①项斯:浙江仙居县人,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项斯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擅长写山村野景。②蒸茗:炒茶。 ③缲丝:煮蚕抽丝。尾联中的“不惜”一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态?
颔联“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这两句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在诗歌创作上,我国现代作家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对下面这首小诗,请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它的特点。
言论的花儿/开的越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
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
诗词鉴赏。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阅读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驿外断桥边,寂寞开元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有人说毛泽东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语中“笑”字堪称“神来之笔”!你是否赞同这一评价?为什么?
与陆游《咏梅》比较,说说毛泽东词“反其意”反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