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1是指细胞膜 | B.图中9是指叶绿体内膜 |
C.图中12是指线粒体外膜 | D.图中8是指内质网 |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 ,原因是 。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从下面ABC选择)
A.“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
B.“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同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
C.“不偏转”
以下是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的体色变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850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
产生的。
(2)从1850~1898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明黑色基因(S)和浅色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_____ 。
(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优势。这表明,____ 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____ ___定向改变,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色突变类型得到迅速发展。
(4)以上事实表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 决定的。
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
C.头部和后翼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
B.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
C.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
D.④指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们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
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 | B.1/16 | C.4/81 | D.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