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爸爸,请别走得太远
①“爸爸去哪儿啦?”
②不计其数的中国孩子,在向他们的妈妈或祖辈提问。答案形形色色,爸爸出差了,爸爸在外地打工,爸爸要加班,爸爸有应酬,爸爸要为养家挣钱……“爸爸”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忙活在另一个餐桌、另一个舞台,甚至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国家。
③孩子们睁大眼睛疑惑不解,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这个家庭的颓其一角,习惯了在妈妈以及奶奶、外婆的教养下长大。“爸爸”这个神秘角色,在儿童成长中,经常成了醒目的缺席者。
④一档“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的火爆,将习以为常的这个社会现象,一下子推向了公众的聚焦点。
⑤节目中的五位爸爸,几乎都是演艺时尚界人士,这是一群最忙的爸爸,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所以,由他们和孩子来担纲这档节目,不但有明星效应,也颇典型地诠释了平时经常“缺席”的爸爸们,在孩子面前的不知所措:完全不知该怎么哄哭闹不停的孩子;从未下过厨,不知该怎么填饱孩子的肚子;不会打理孩子的日常生活;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个节目出人意料飙升的收视率,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明星宝贝们在野外、沙漠、海岛的笨拙天真等萌点让人倍觉温暖,更让公众开始关注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否则,仅仅是把家庭亲子关系、把儿童教育变成一场流行的表演秀,就太得不偿失了。
⑥随着节目的进展,一直和孩子们“泡”在一起的爸爸们,终于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招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们的喜怒哀乐,牵系着很多家庭。只是,在这档节目的收视率调查中,女粉丝的数量仍然远远超过男士。节目中让人心灵熨帖温存的变化,是妈妈们的向往。而在现实中,当节目中的爸爸与孩子难得地享受相亲相爱时,无数的中国爸爸们仍然无暇关注诸如“爸爸去哪儿”这样的敏感问题。
⑦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村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和父母特别是父亲常年分离,很多城市里的父亲也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将教养孩子的责任几乎完全推给了母亲。开家长会时,到场的多是妈妈,连周末陪孩子辗转于课外班的,也多是妈妈。父亲们一方面确实很忙碌,另一方面也有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作祟,似乎对孩子投入过多精力,显得过于婆婆妈妈,是件很没面子的事儿。哪怕是在应酬中,为了陪孩子告假或早退,也似乎成了一个不太说得出口的理由。
⑧但是,父爱长时间、经常性的缺席,对中国孩子未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在亲子交流中,父亲的教育往往更偏重于生存能力、抗挫能力与社会责任,偏重于对孩子坚毅、果敢、顽强的性格培养。在充满女性气息的成长环境中,孩子们聪明、用功、敏感,但是,走出爸爸关切的视野,离开爸爸的引领,远离了游泳、滑雪、爬山、远足、野外穿越等男子汉的游戏,很可能不容易养成独立、坚忍、责任意识和迎接挑战、战胜苦难的意志品质。这样长大的孩子们,岂能担当大任?
⑨中国的爸爸们,为了肩上的责任,你可以行色匆匆,但是,请别走得离家太远、离孩子太远,否则,你远离的是更重要的一份责任。
⑩现在,很多中国妈妈都想上演一出现实版的“爸爸去哪儿”,让时常缺席的爸爸和孩子一起走向野外、走向远方,让他们美好地独处,当然,前提是没收爸爸们的手机……
(《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8日05版)
结合文意,概括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经常缺席的主要原因。
结合文意简析第③段中“习惯”二字的内涵。
文中④⑤⑥段结合了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来分析问题有什么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这听起来很荒谬,但物理学家们指出:随着宇宙膨胀速度的加快,最终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宇宙将比当今观察到的小得多。那是因为在几千亿年,也许几万亿年后,除了我们的本星系团以外,所有其他星系团都将飞离得太遥远,无异于永久性消失。结果在那遥远的未来,研究宇宙史的天文学家将无法获得宇宙大爆炸的线索,也无从了解我们当今可以观察到的巨型星系团的存在。甚至宇宙大爆炸的微妙而又最可靠的迹象——微波背景辐射也将遥不可及。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宇宙学家劳伦斯·克劳斯教授说:“那些星系团还在,但是空间膨胀的速度比光速还快,因此那些星系团的光线将永远无法到达我们地球。”
克劳斯指出,尽管宇宙间的速度极限是光速,但上述情况是可能出现的,因为实际上星系团本身并不移动,而是诸星系团之间的空间将以大于光速的速度膨胀,致使光线无法横空穿过。
有关这一主题,克劳斯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谢勒合写了一篇论文,将发表在10月份出版的《相对论与引力杂志》(JournalofRelativ-ityandGravitation)上。

造成这一切的是宇宙中奇异而关键的组成部分,称为暗能量。暗能量是真空中不断增强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能够自行创造更多的真空。因此暗能量会驱散宇宙中任何未被引力束缚在一起的事物。
没人能够彻底将暗能量解释清楚,但是若没有暗能量,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就无法理解了。
《宇宙的五个时期》(TheFiveAgesoftheUniverse)一书作者之一、密歇根大学宇宙学家弗雷德·亚当斯教授说:“我们知道暗能量是遵循物理学的规律而产生,但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公元3万亿年,天文学家所能够观察到的宇宙将只剩下我们的本星系团,其中的星系由引力束缚在一起,包括银河系和仙女座、大小麦哲伦星系和其他几个小星系。这些星系足够紧密,相互之间的引力能够克服暗能量造成的膨胀力,所以它们能够聚集在一起,最终成为许多“岛宇宙(islanduniverses)”中的一个,然而这些“岛宇宙”之间再也无法探知彼此的存在。
克劳斯说,在其中任何一个“岛”上,可观测的宇宙将显得既不膨胀,也不收缩,相对来说范围小而且处于静态。

克劳斯指出,这次横跨时空的研究具有一种启示,即“今天的我们,或许也正在遭受障目之苦,却不自知”。亚当斯同意克劳斯的观点,他说:“可能早期的宇宙也发生过某种情况,只是不可探知罢了。因此,所有的宇宙学家都应该特别谦逊,这一点很重要”。
亚当斯指出,甚至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在遥远的未来,暗能量本身也会发生变化。“我们总是认为宇宙将继续加速膨胀”,亚当斯说,“然而,甚至这个情况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以下有关第一部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几万亿年后,除了我们的本星系团以外,所有其他星系团都将飞离得太遥远,无异于永久性消失。
B.物理学家认为,随着宇宙膨胀速度的加快,最终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宇宙将比当今观察到的大得多。
C.在不久的将来,研究宇宙史的天文学家将无法获得宇宙大爆炸的线索,也无从了解我们当今可以观察到的巨型星系团的存在。
D.星系团本身并不移动,而是诸星系团之间的空间将以大于光速的速度膨胀,致使光线无法横空穿过而到达我们的地球。

下面关于第二部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其中一些宇宙“岛”上,可观测的宇宙将显得既不膨胀,也不收缩,相对来说范围小而且处于静态。
B.在遥远的将来,天文学家所能够观察到的宇宙将只剩下我们的本星系团,其中的星系由引力束缚在一起,包括银河系和仙女座、大小麦哲伦星系和其他几个小星系。
C.暗能量是真空中不断增强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能够自行创造更多的真空。因此暗能量会驱散宇宙中一些未被引力束缚在一起的事物。
D.“岛宇宙”都是一些独立的个体,它们之间将很难探知彼此的存在。

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亚当斯指出,所有的宇宙学家都应该特别谦虚,因为早期的宇宙也发生过某种情况,只是不可探知罢了。
B.在遥远的未来,暗能量本身也会发生变化。正因为这样,宇宙将继续加速膨胀的情况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C.三个部分可依次加“正在消失的宇宙”“暗能量是‘罪魁祸首’”“宇宙的不可知性”三个小标题。
D.克劳斯认为现在的我们正在遭受障目之苦,却不自知,由此也可以看出关于宇宙的研究还仅仅是处在初级阶段。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溯水而上
陈蔚文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良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汤汤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车站或是“肯德基”“麦当劳”,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心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麦秸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里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静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选自《散文》2009年11月,有改动)
作者渴望回到《诗经》那个年代,“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结合全文,“朴素的感情”指哪些感情?(5分)
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6分)
(1)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3分)
(2)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3分)
文章在描述《诗经》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后,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车站或是‘肯德基’ ‘麦当劳’,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这样说有什么作用?(6分)
这篇散文在行文上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的语言,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从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胜利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
蔡东潘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国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出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写起。《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帝制甚至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也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说:“罗氏所著作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之处不少也。”蔡氏受儒家文化传统影响,以史为鉴,并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写作。“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更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使国人知兴替之道,供社会教化之助,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写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
B.作者认为《历朝能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蔡东藩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写起,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竟然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就从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又说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的。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敬佩他的勇气,同时也猜想出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虽然有年轻的体力,但也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写就了我当初青春的线谱,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可以让你充满想象力,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100只桨,扬起5个或6个或7个布帆来。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个大海和13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文中“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这句话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作者说“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你认为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认为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的意义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野店臧克家
虽然说是野店,它所依傍的却是大道。
几间茅草小屋,炕占去了每间的大半,留下火镰宽的一点空隙好预备你上下。这儿是大同世界,不问山南的海北的都挤在一堆,各人向着同伴谈论着,说笑着。没有“莫谈国事”的禁条贴在头上,他们可以随便放浪地吐泄,东家的鸡西邻的狗是要谈的,日本鬼子也是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中间就有许多是从东三省被迫回来的,一个小被卷是财产的全部。
晚上,任你一落太阳就躺下,敢保你不会一沾席就如愿的变成一块泥。夏天的蚊子、臭虫,冬天的虱子和跳蚤最喜欢和客人开玩笑,哼哼着叫你清醒的享受一个客夜,身上留点伤痕做一个追忆的记号。还有马棚的牲口也怕主人误了行程,半夜里叫一阵,用蹄子打地咚咚的一阵。当睡梦将要占有了你的临明的那一刻,店门唿隆一声。接着小伙计的脚步动静了,一睁眼,微白的曙色使你再也朦胧不得了。套上车子,披一身星光,冒着晨风,朝曦把人引上了征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回头望望这一副大红门联,意味够多长呢。
门口一个破席凉棚撑着夏天的太阳,为着什么东西奔跑的行人走在这串着天涯和故乡的热土的道,望着这凉棚像沙漠中的人望见了绿洲。三步并成一步赶上来,卸下身上的负担,扪下沾着汗水的檐溜般的布眼罩,坐在一条长凳上用草帽或是手巾扇风。几碗半冷的残色的茶水浇下去,汗马上从身上涌出来,各人身上背着一身花疏的阴凉。设若有一个像蒲留仙一样的人物,夹在这杂色的队伍里,每个人你借给他一把蕉叶,那么一部聊斋会很快地集起来。
这些人,在这儿留一个脚印,便飞鸿似的去了,没有留恋,没有感伤,在未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儿挂这一翅膀。水不是白喝,临走总得留下几个钱,百儿八十是他,三百二百也是他,主人不会嫌太少,伙计也不会说一声谢谢。但当你起身以后,“再来!”这一句淡淡的话,每回是不会忽疏的。
野店的常主顾是车伙子。他们到远一点的地方去运货贩卖,去的时候带着本乡的土产。这些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展得老长,道上的一帆尘土是他们的旗号。一走近了店口,把车子一插,用披布擦去了脸上的汗,弓弓着腰很自然的踏入了店门。因为太熟照例有称号,姓王的是王大哥,姓李的是李二哥。小伙计牵牲口倒水忙乱一气,住一会,叫一袋旱烟把粗气压下,饭上来了。半斤一张的大饼,包着大块肥肉的包子,再要几头大蒜,一块还没腌变色的老白菜帮子。吃起来有点可怕。不,不能说吃,应是说吞。看那个劲,饼如果是铁的,肚子一定变成熔炉。饭后为了消暑,走到水瓮边去,捧着大瓢的生水往下灌,声音咚咚的可以听好几步远。“掌柜的算账!”这是一闭眼的午睡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外边算盘珠一阵响,几吊几百几十几,小伙计一口喊出来,接着是查铜子的声音。一巴掌钱接到手里,含着笑走到财神位前,不远不近向大粗竹筒内一掷,哗……啦啦……果真是钱龙汇海了。
这些老主顾来到店里若是逢着佳节,——端阳,中秋,元宵,不用开口,半壶白干,四样小菜碟便送到眼前了。喝了不够,还可以再开一回口。不打钱,这算主人的一点小意思,不要看这是小节,主人的大量与吝啬往往作为客人去留的关键。谁不愿用百年不遇的一壶酒去做招徕的幌子?
秋天,连线的阴雨把一个远道的客人困在野店里,白天黑夜分不开界限。闷闷的用睡眠用烟缕打发日子。风挟着雨丝打进纸窗来,卧着,从眼缝里闪进来一片阴暗,粗人就算是不善于愁,一只孤鸿也难免于凄凉。等着,胸中灼火的等着,等到雨丝一断,他是第一个把脚印印在泥上的人。
时间把什么都变了。有了汽车转眼可以百里,“夕阳古道瘦马”的趣味算完了。野店是诗意的,然而今日的野店成了时代头顶残留的一条辫子了。
第四小节点出野店的一副对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
结合语言风格,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内涵。
▲▲
作者称野店的客人,有时是“你”,有时又是“他”、“他们”,这样的人称变化有什么表达效果?
▲▲
请结合野店诗意的表现,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