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写到:史湘云提议以“柳絮”为对象来填词,林黛玉和薛宝钗所填的词得到了众人的推崇。二人所做的词如下:
唐多令(林黛玉)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林黛玉在词中对柳絮进行了哪些角度的描写?她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后人评价这两首词时说“黛玉之情感、宝钗之性格皆全然显露”,词中分别借柳絮表现了黛玉的什么情感?又表现了宝钗的何种性格?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6分)
(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2)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3)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你听说过“校园魔鬼词典”吗?校园魔鬼词典对词目的解释是离奇的、古怪的,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但细想又很有道理;该词典的词目都源于校园,是校园生活的全方位体现。
请仿照例句试写两条。注意:(1)内容健康积极,(2)运用适当的艺术手法
考卷:由红与黑组成,比《红与黑》更有震撼力的一张纸。
书包:是一种妨碍我们长个儿的玩意儿。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观点。(不超过25字)
韩国欲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一事见报后,在国内引起了非常激烈的争论,有些人甚至提出了“捍卫端午节”的说法。这场争论,本质是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问题,“捍卫”这种提法,只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表态。这种表态的支持者,非常明确地把文化传统分成了“你的”和“我的”,并且据此推论出,某国是在抢夺“我们”的文化遗产。虽然尊重文化传统,更多的表现为民族感情,但是任何感情,包括民族感情,还是应该立足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否则,问题就会变成伪问题,而感情也难免被人指责为狭隘,于事无补。其实在表态之前,我们还应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除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少数民族庆祝端午节。根据专家的考证,这个节日源于远古的祭龙日,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而对龙的崇拜,绝非华夏民族所独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在“我给‘文学人物’写句话”主题活动中,赵伟同学写下的这句话(例句),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请你在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个,以“希望”开头拟写句子。要求在内容上能体现与人物相关的信息,句式、修辞等与例句基本相同。
例句:写给“祥林嫂”:希望就是你对阿毛的无尽惦念,如春天贺家墺漫山遍野的绿色,在你的心头鲜活到永远。
写给“清兵卫”:
写给“阿隆”:
写给“素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