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向盛有10滴0.1 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 mol/L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 Na2S溶液 |
证明AgCl沉淀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 |
B. |
向2 mL甲苯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向2mL己烷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 |
证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 |
C. |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 |
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
D. |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
验证淀粉已水解 |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必要时可加热),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溶液① |
固体② |
溶液③ |
实验结论 |
![]() |
|
A |
稀硫酸 |
Na2CO3 |
Na2SiO3 |
非金属性:C>Si |
|
B |
浓盐酸 |
MnO2 |
Na2S |
氧化性:Cl2>S |
|
C |
盐酸 |
CaCO3 |
C6H5ONa |
酸性:碳酸>苯酚 |
|
D |
稀硫酸 |
Na2CO3 |
CaCl2 |
CO2不与氯化钙反应 |
实验:①0.1 mol/L AgNO3溶液和0.1 mol/L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过滤。
②分别取少量①的滤液,分别滴加等浓度等体积的饱和Na2S溶液、饱和Na2SO4溶液,前者出现浑浊,后者溶液仍澄清。
③取少量①的沉淀,滴加几滴氨水,沉淀逐渐溶解。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证明了①的滤液中含有Ag+,由此推断①的滤液中也含有Cl¯ |
B.实验②证明了该温度下Ag2S比Ag2SO4更难溶解 |
C.实验③的溶液中含有Ag(NH3)2+微粒 |
D.由实验③推测:若在①的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沉淀也能溶解 |
已知:某元素X的酸式盐(NaHX)溶液显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X的电离方程式为NaHX===Na+ + H+ + X2¯ |
B.HX¯的电离程度小于HX¯的水解程度 |
C.离子浓度关系:c(Na+) + c(H+) = c(OH¯) + c(HX¯) + c(X2¯) |
D.加水稀释,促进HX¯水解,c(HX¯)增大 |
下列物质的制备线索中,不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解释下列过程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Cl![]() |
B.用过量氨水吸收烟道气中的SO2:SO2+2NH3•H2O===SO32¯+2NH4++H2O |
C.工业冶炼金属铝:AlCl3(熔融)![]() |
D.向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NaOH和Na2CO3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OH¯+CO32¯+2H+===HCO3¯+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