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诗中描写的少年的“愁情”与其所处的“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愁情”对“环境”起决定作用 | B.“愁情”是“环境”的载体 |
C.“愁情”是“环境”的主观映象 | D.“愁情”是“环境”的复制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 )
A.正确处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 B.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 |
C.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文化 | D.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安置了56根民族团结柱,每根民族柱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②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④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2010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1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 |
B.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
D.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感觉 |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