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较纯净的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       ,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        把药品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组装发生装置D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正确顺序是:铁架台 → 木块 →            
①试管   ②酒精灯 (填写序号,此小题共1分)
(4)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向前推进注射器活塞,若看见(填字母)         时,则说明E装置气密性良好。
A.长颈漏斗口有气泡冒出  B.锥形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并形成稳定水柱
(5)常温下,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实验室通常在常温下用硫化亚铁固体(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则从上面装置中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                               
(6)在实验室中,I装置被称做“万能瓶”,具有多种用途,仔细观察装置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收集气体若用I装置替代G装置,
则气体应从          口进入(填a或b)。
②从J、K装置中任选一个,阐述该装置的
用途: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加碘盐的检验 纯碱的制取 气体的干燥(除水)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6分)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用酚酞试液
(1)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的方法(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用酚酞作指示剂可逐滴控制酸、碱溶液反应的量,视觉效果灵敏,操作简便。
【实验2】用pH试纸
(2)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进行的预处理。
【小结】
(3)除了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外,还可用(填力法)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
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图3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仪器a中需加入,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若选择B装置来完成该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
(3)你认为应选择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是 (填序号),原因是

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充分作用。


结论:金属活动性Al > Fe > Cu
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

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请你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




(1)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除需要用到上面的⑥⑦⑩仪器外,还需上面的仪器有 (填序号)。

上述所有仪器选择的依据是 (填字母)。
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B、属于固液型加热的反应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2)甲同学设计了图(一)装置制取CO2,实验前对该装置进行了气密性检查:打开图㈠装置中的活塞,发现分液漏斗中的水没有流下,于是得出“气密性好”的结论。
你认为甲同学的检验方法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乙同学也设计了一种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请你帮助完成:关闭活塞,在集气瓶中加水浸没导管末端, ,若集气瓶中导管水柱上升一段时间不下降,则气密性好。

(3)若要得到干燥的CO2,图(一)还需要一个干燥装置,干燥剂为浓硫酸。图(二)画出了该干燥装置的一部分,请你补充画出其它部分,并用箭头标明气体进出方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