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6月29日,“神舟九号”安全着陆,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6月27日,我国自主设计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 062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毛泽东当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言壮语,在今天已变为现实!在今天的中国,前瞻性研究尤为可贵。想获得准确的预测就要
①运用发展的观点,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和上升的趋势
②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理论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合理想象的直接现实性功能
A.①④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② |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① 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②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③ 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 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 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 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在哲学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 客观与客体的关系④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段话阐明了
① 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② 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
③ 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 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