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请根据下列表中所列的信息,依次按要求完成表格。

我国存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①2014年继续深入开展全国阅读活动。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③提升文化产业创意创业水平,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④密集出台了涵盖产业融合、文化金融、财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文化产业相关政策。
 
⑤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甲:欧美人将拥抱作为见面礼就是文化作用的一种体现,我国藏族同胞把献哈达作为对尊贵客人的见面礼也是文化作用的一种体现。
乙:当年法国人民高唱着《马赛曲》奔赴卫国前线是文化的作用使然,中国人民怒吼着《大刀进行曲》奔赴抗日战场也是文化的作用使然。
丙:英国的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0亿英镑。在日本,文化娱乐业的赢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的赢利。美国文化产业的经营额达几千亿美元,占GDP增加额的20%以上。2003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额3577亿元,占GDP增加额的3.1%。这一切也都可以看作是文化的作用。
回答:
(1)以上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所揭示出的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2)丙同学的发言又表明了什么?

联想兼并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跨国并购的风险问题。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必经之路,但这注定也是一条艰险之路,因为在企业内部整合过程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即使是同一国家的企业之间互相并购,都有因为企业文化差异无法融合而失败的案例。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而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许多专家指出,跨国并购一定要考虑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整合,否则,代价极大。之所以要重视文化整合,是因为()

A.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B.东西方企业的经营理念可以互补
C.文化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
D.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会深刻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2010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5周年的日子。西藏自治区45年来,政府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尊重藏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出台了不少法规和规定,对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保护,使其重放光彩。今天,藏族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封闭、停滞状态,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的态势,同时西藏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与封建农奴制相伴随的腐朽、落后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逐步被抛弃,藏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继承,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时代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弘扬和发展。这一切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进步。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两个过程。因此,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请问: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洋为中用”?
材料二: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际增长率(%)
2007
12.4
9.6
15.8
5.8
2008
8.6
8.2
13.2
5.2
2009
10.1
8.7
13.7
5.4

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