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题(本大题共15分)
(1)图一中“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 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
(2)“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
(3)“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领略科技进步成果,举一例说明科技改变人类的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
请回答:(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经过地:B:。两关:C:、D:。
(2)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达到目的了吗?有什么收获?
(5)西域都护府何时设立? 职责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工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最早使用材料一中耒耜进行农耕生活的我国原始居民有哪些?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 :图二的农具最早出现什么时期?哪项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材料二中江南地区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时期江南的开发对后世有什么深远影响?
(4)今天我国要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你认为政府该怎样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朝与汉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大一统的时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秦汉时期,为推进大一统局面的出现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两位封建帝王?为加强思想控制,他们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 “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七年级历史上册
(2)依据材料分析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他们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两汉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与之不同的是,秦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有两个数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在心:12.13,300 000……万人坑里无言的尸骨、黑白照中疯狂的杀戮、耳畔回响着惊恐的呼喊……走进纪念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都被深深地刺痛……3 500多幅历史照片、3 300多件文物、130多部影视资料、10多处实景再现和近20个日本老兵的证词、1.4万名遇难者和幸存者的档案……每一笔每一划都将残暴的侵略者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材料三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向全国公开发表了共产党于7月15日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告“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份极不平等的文件对中国有何深远影响?
(2)材料二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两个数字“12.13”和“300 000”分别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看待这个事件?
(3)材料三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