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为深绿;Bb表现为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抗病、不抗病分别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组合 |
母本 |
父本 |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
一 |
子叶深绿 不抗病 |
子叶浅 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
二 |
子叶深绿 不抗病 |
子叶浅 绿抗病 |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父本的基因型不相同
B.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最好用与实验一的父本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自交
C.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四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为1∶2∶3∶6
D.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0.75
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
有关下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若 Y 表示不同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 d |
B.若 Y 表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d |
C.若 Y 表示四个鸽种群中的个体数,则d种群被鹰攻击的成功率最大 |
D.若 Y 表示某有毒物质在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的含量,则 d代表生产者 |
右图表示两个细胞或病毒与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B.若b细胞内部被病毒入侵,则a可能是与其密切接触的浆细胞 |
C.若a是凋亡的细胞,则a被b吞噬细胞分解的过程与溶酶体有关 |
D.若a是HIV,则b是T细胞,HIV的入侵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 |
B.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均来自线粒体 |
C.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
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是
A.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一定发生改变 |
B.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种群的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