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能够证明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思路相同: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D.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子代噬菌体不含35S的原因是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上述叙述中“得气即发”的“气”是指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烯 D.吲哚乙酸

如图,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A.小于2m B.大于1m,小于2m
C.大于2m D.无法确定

不属于对生长素的双重性描叙的是

A.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B.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C.既能促进果实成熟,也能抑制果实成熟 D.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直接原因是

A.大脑功能异常 B.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缺乏促甲状腺激素 D.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