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 池塘编号 |
捕食者数量/只 |
蝌蚪存活率 |
||
| 甲 |
乙 |
丙 |
||
| 1 |
0 |
87 |
7 |
40 |
| 2 |
2 |
58 |
30 |
25 |
| 3 |
4 |
42 |
32 |
11 |
| 4 |
8 |
20 |
37 |
10 |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下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 色体数目 加倍 |
|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
| 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
关于“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
述是()
|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
|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
遗传学检测两个人的体细胞中两种
基因组成,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对于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 | B.染色体数目变异 | C.染色 体结构变异 |
D.可能是男性 |
右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D.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m>2n),
则G为(pm/2n)-p个
下图是某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序列,以下变化对该基因所控制合成的多肽(以此链为模板)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
|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