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
种群大小 |
(K-N)/K |
种群的增长量 |
S1 |
20 |
0.90 |
18 |
S2 |
50 |
0.75 |
38 |
S3 |
100 |
0.50 |
50 |
S4 |
150 |
0.25 |
38 |
S5 |
180 |
0.10 |
18 |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体的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3/4 | B.1/4 | C.3/16 | D.1/16 |
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
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
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
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
以下对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合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
B.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
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
D.全部的抗体、大多数的酶、部分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关于HIV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病毒必须生活在活细胞内 |
B.HIV病毒变异能力强是研制HIV病毒疫苗的主要困难 |
C.HIV病毒可通过饮食、性接触、母婴、血液、接吻等途径传播 |
D.HIV病毒破坏人体T细胞,导致机体无法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
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另一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1∶1 | B.1∶2 | C.1∶3 | D.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