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曲线上的点 |
种群大小 |
(K-N)/K |
种群的增长量 |
| S1 |
20 |
0.90 |
18 |
| S2 |
50 |
0.75 |
38 |
| S3 |
100 |
0.50 |
50 |
| S4 |
150 |
0.25 |
38 |
| S5 |
180 |
0.10 |
18 |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将标号为A、B、C的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状态且原生质层不再变化。根据图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结构②在三种溶液中的颜色差异显著 B.结构②在实验前后体积变化最大
C.实验后结构③浓度变为:A>B>C D.结构①的体积在实验前后有少许变化
下列实验中,材料必须自始至终保持活性的是()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②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③提取过氧化氢酶的猪肝细胞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A.甲运输被促进 | B.乙运输被促进 | C.甲运输被抑制 | D.乙运输被抑制 |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关于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固定不动的 |
| B.①②④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
| C.c物质由外界向细胞内主动运输 |
| D.①可能与细胞的保护和润滑作用等有关 |
下列细胞内的物质变化或生理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 | B.CO2+C5→2C3 | C.NADP+→NADPH | D.氨基酸→多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