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____________,获得的X是____________。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_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________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条。
(2)白眼雌果蝇( XXY )最多能产生 XXX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XRY )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 aaXX )与灰身红眼雄果蝇( AAXRY )杂交, F1 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 F2 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从 F2 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4)用红眼雌果蝇( XRXR )与白眼雄果蝇( XY )为亲本杂交,在 F1 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 M ")。 M 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期 X 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 M 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结果预测:Ⅰ. 若,则是环境改变;
Ⅱ. 若,则是基因突变;
Ⅲ. 若,则是减数分裂时 X 染色体不分离。

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物种变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的功能。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 J "型增长,因此需控制" J "型增长数字方程式中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blob.png

(1)图中神经元 a 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到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 b 细胞膜上结合,使神经元 b 兴奋。神经元 b 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 c 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 M 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若 N 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 b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核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免疫。

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 X 物质为。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H ],该过程在中进行。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多余的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以储存能量。
(3)胰腺中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4)用 14C 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请仔细阅读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__。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亲代噬菌体用同位素32P和35S作了标记。


噬菌体成分
细菌成分
核苷酸
标记32P
31P
氨基酸
32S
标记35S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②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升高”或“下降”)。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也将_____(“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
③上述实验中,_____(“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