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____________,获得的X是____________。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_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________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条。
(2)白眼雌果蝇(
)最多能产生
'和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
)与灰身红眼雄果蝇(
)杂交,
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
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从
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4)用红眼雌果蝇(
)与白眼雄果蝇(
)为亲本杂交,在
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
")。
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期
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
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结果预测:Ⅰ. 若,则是环境改变;
Ⅱ. 若,则是基因突变;
Ⅲ. 若,则是减数分裂时
染色体不分离。
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物种变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的功能。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
"型增长,因此需控制"
"型增长数字方程式中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
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到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
细胞膜上结合,使神经元
兴奋。神经元
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
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
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若
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
上(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核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免疫。
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
物质为。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该过程在中进行。
(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多余的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以储存能量。
(3)胰腺中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4)用
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请仔细阅读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__。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亲代噬菌体用同位素32P和35S作了标记。
噬菌体成分 |
细菌成分 |
|
核苷酸 |
标记32P |
31P |
氨基酸 |
32S |
标记35S |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②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升高”或“下降”)。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也将_____(“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
③上述实验中,_____(“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