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由此推断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限制酶名称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限制酶名称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BamHⅠ |
G↓GATCC |
KpnⅠ |
GGTAC↓C |
EcoRⅠ |
C↓AATTC |
Sau3AⅠ |
↓GATC |
HindⅡ |
GTY↓RAC |
SmaⅠ |
CCC↓GGG |
(注:Y=C或T,R=A或G)
A.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
B.限制酶切割后一定形成黏性末端
C.不同的限制酶可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
D.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部
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A.CO2和N2 | B.葡萄糖和![]() |
C.CO2和尿![]() |
D.葡萄糖和尿素 |
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
C.保证培养液的纯度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
D.结果在培养基表面都可形成单个的菌落 |
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78、256、268,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
A.234 | B.2.34×108 |
C.2.34×109 | D.23.4 |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该过程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
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有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
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
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杂菌污染 |
与下列现象有关的主要菌种分别是()
①变酸的酒表面的一层菌膜②泡菜坛液面的一层白膜③腐乳表面一层致密的皮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 | B.醋酸菌、霉菌、毛霉 |
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 | D.酵母菌、醋酸菌、毛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