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型面包霉常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适当的氨基酸才能生长。现用两个氨基酸依赖型红色面包霉突变株a和b,分别接种到下面的6种培养基上,2种突变株在1、3、5号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a、b可以分别在2、4和2、6号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成分如下表。关于突变株a和b分别对A~J中氨基酸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培养基 |
1 |
2 |
3 |
4 |
5 |
6 |
| 添加氨基酸 |
BCDE |
BEFG |
CFHI |
DEFI |
GHIJ |
EHGJ |
A.两种突变株对氨基酸的需求是相同的
B.两种突变株都需要有G氨基酸才能生长
C.4号培养基中加入H氨基酸突变株b能生长
D.两种突变株都能在由4、5号两种培养基组成的混合培养基中生长
某种果蝇野生型个体的翅为圆形。该种果蝇有两种纯合的突变品系,一种为椭圆形翅,另一种为镰刀形翅。将这三种果蝇相互杂交得到下表所示结果。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 A.镰刀形相对于圆形为显性 |
| B.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 C.镰刀形相对于椭圆形为显性 |
| D.F1椭圆形与圆形杂交可产生镰刀形后代 |
兔的毛色黑色(W)与白色(w)是一对相对性状,与性别无关。如图所示两项交配中,亲代兔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兔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兔C和D的基因型相同
B.兔C与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30℃环境下成长,其毛色最可能是全为黑色
C.兔C与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环境下成长,最可能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黑色:白色=1:1
D.由图可知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将两个抗虫基因A(完全显性)导入大豆(2n=40),筛选出两个A 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M(每个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植株M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取植株M的某部位一个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连续正常分裂两次,产生4 个子细胞。用荧光分子检测A 基因(只要是A基因,就能被荧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植株M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为大豆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
| B.若每个子细胞都只含有一个荧光点,则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20 |
| C.若每个子细胞都含有两个荧光点,则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 |
| D.若子细胞中有的不含荧光点,则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平均有16%的貂皮肤粗糙(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这样的貂售价会降低。他期望有更多的平滑皮毛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粗糙皮肤的貂参与交配产生后代,则下一代中,皮肤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8/49 | B.4/49 | C.2/49 | D.1/49 |
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减数分裂过程中92.8%初级精母细胞不发生交叉互换,则该动物产生的重组类型配子的比例接近于
| A.92.8% | B.96.4% | C.7.2% | D.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