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的进化。
1.从保持生物多样性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多样性。
2.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 | 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
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 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 |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3. 使用杀虫剂期间,R基因频率升高是__________的结果。
4.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
5.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是仙人掌类植物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图2表示某热带地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图3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图1所示细胞在夜间能产生H+的具体场所有______________。该植物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缺少等物质。
(2)图1所示植物对应图2中的类植物(填字母),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该特殊的CO2同化方式是的结果。
(3)图2中的A类植物在10~16时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所需要的CO2有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的B和C植物,更适于生活在干旱缺水环境的是__________植物。
(5)分析图3可知,在光照强度为c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若控制B植物幼苗的光照强度为d,且每天光照12h,再黑暗12h交替进行(假定温度保持不变),则B植物幼苗________(能/不能)正常生长。
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甲:20世纪六十年代,一些科学家尝试将番茄和马铃薯杂交,试图培育出一种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的“番茄—马铃薯”植株,始终未能成功。
资料乙:经过长期的实验,科学家们采用体细胞杂交的方法,终于得到了“番茄—马铃薯”植株,可惜它并没有如科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
资料丙:英国一家公司耗时十年,在2013年完成了土豆和西红柿的完美嫁接,开发出一种新的植物,可同时结出西红柿和土豆。收获时只需将植物连根拔起,就可在枝头收获西红柿,在根部摘取土豆。
(1)资料甲中,科学家们始终未成功的原因是番茄和马铃薯之间存在着。
(2)资料乙中,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和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再诱导其融合。
(3)对资料丙中的植株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大量“番茄—马铃薯”植株?;对三倍体西瓜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大量三倍体西瓜苗?。
(4)动物细胞也能进行融合,常用的诱导融合因素有PEG、电激和。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的应用是利用融合得到的制备单克隆抗体。长期以来人们获得抗体的方法是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从动物 中分离出抗体。这种方法不仅产量低、纯度低,而且制备的抗体。单克隆抗体可用来制成“生物导弹”杀灭癌细胞,“生物导弹”中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是。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1)19世纪中期,关系到法国经济命脉的酿造业曾一度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葡萄酒变酸,表面观察到菌膜,造成该现象的生物是 。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是 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制作泡菜时,有时坛内会长一层白膜,这是繁殖形成的。
(2)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除此之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及氧气的需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3)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如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斜面接种和穿刺接种等方法,虽然这些技术的操作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其核心都是要,保证培养物的纯度。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就是菌落。
(4)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之后,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要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如果指示剂变 ,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5)灭菌是用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对培养皿灭菌常用的方法是。在进行平板划线时,划线操作结束后,(需要或不需要)灼烧接种环。
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生产造成了河流湖泊中藻类泛滥,从中国引进了亚洲鲤鱼、草鱼等后,泛滥的水藻受到了控制。由于美国人不喜食亚洲鲤鱼,这些鱼类开始疯狂“占领”河道,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被美国媒体称为“最危险的外来鱼种”。
(1)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消除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其基础是。被化肥严重污染的水体中水藻泛滥,其中有多种蓝藻,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2)相比较用化学药物控制水藻泛滥,投放亚洲鲤鱼优点是。
(3)为了获得较高的渔业产量,养鱼场要向鱼塘中大量投放鱼食,所体现的原理是: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4)亚洲鲤鱼的在美国泛滥有众多原因,如繁殖迅速、等。而在中国的很多河流湖泊中,鱼的数量却日渐减少,主要是因为。亚洲鲤鱼与美国的多种本土鱼类具有竞争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5)为估计池塘中草鱼的数量,先捕捞50只草鱼,做上标记后放回。数天后再次捕捞,40只无标记,10只有标记,则池塘中草鱼的数量约为条。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与免疫相关的问题:
资料1:抗原是一类能诱发特异性免疫的物质, T细胞和B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为TCR, B细胞受体为BCR)识别抗原。一个T细胞和B细胞只表达一种TCR或BCR,只能特异地识别并结合一种抗原。
资料2:抗原分为TD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和TI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两大类。TD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时必须有两个条件,抗原的刺激和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TI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时不需要淋巴因子的作用,TI抗原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和二次免疫。
(1)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组成。免疫系统具有两大功能,三道防线构成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还具有功能,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就是由于该功能的缺失导致。
(2)T细胞内(有或没有)表达BCR的基因。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的原因是。
(3)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患者的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但还能保留针对 抗原的体液免疫,晚期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能力会 ,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