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自今年春季各地发生多起幼儿园、学校的恶性伤人事件之后,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和管理,学校有校警、街头有巡警、辖区有民警,正成为全国多数地方的共同举措。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何谈幸福!
(1)请你探究:国家为何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
(2)排查隐患:你所在的校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2分,要求能列举两条)
(3)清理设计:请你为“校园安全”设计一条警示语。
(4)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科技强国】
材料一 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和程开甲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习近平说:“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材料三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头脑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头脑国家”生产知识、输出知识,“躯干国家”接受知识、应用知识。
(1)国家重奖科技人才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创新?
(3)青少年要成为“生产知识、输出知识”的人,现在应该怎样做?
【环境保护】
材料一 2013年9月5日至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就逐步减少使用某些已知的强效温室气体达成一致意见。按照协议,各国将通力合作,逐步消减氢氟碳化物这类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和一些工业设备中气体的使用。
材料二 2013年10月14日,财政部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已安排50亿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1)为什么世界各国要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我国为什么要花大力气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文化交流】
材料一到2010年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汉语外来语突破1000条,包括“不折腾(buzheteng)、人肉搜索(human flesh search)、三俗(three vulgarities)”等在内的流行语均赫然在列。近年来,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对英语影响力与日俱增。据悉,“Tuhao(土豪)”“Dama(大妈)”“Chengguan(城管)”等中文网络热词有望以单词形式收录《牛津英语词典》。
材料二 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4月7日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缅甸国家舞蹈团为观众献上缅甸传统舞蹈《神婆舞》、泰国古典舞名家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蹈演员共同表演泰国舞蹈《金殿祝福》;东盟十国打击乐表演艺术家联袂表演的《击鼓同舟》,仿佛击打出中国与东盟各国携手向前的铿锵节奏,将整场演出引向高潮……
(1)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2)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眼光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3)在世界文化的融合中,中华文化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魅力?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频繁出现的“公平”,让人们期待。
(1)国家高度关注公平有何积极意义?
(2)近年来我国为维护社会公平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3)为维护社会公平,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层面,其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某校开展时事学习活动,同学们收集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一方面,进出口总额要增长7.5%左右,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片段二:强化监督,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片段三: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1)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片段是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
(2)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需要每个人努力,在圆梦的道路上难免有困难,遭受挫折。作为中学生,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战胜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