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自今年春季各地发生多起幼儿园、学校的恶性伤人事件之后,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和管理,学校有校警、街头有巡警、辖区有民警,正成为全国多数地方的共同举措。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何谈幸福!
(1)请你探究:国家为何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
(2)排查隐患:你所在的校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2分,要求能列举两条)
(3)清理设计:请你为“校园安全”设计一条警示语。
(4)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材料一、公安部2014年初发布的信息显示,2013年全国公安部门对危害群众健康、威胁公共安全、妨碍创新发展的制假售假犯罪活动展开了集中攻势,全年共破获案件55180起,涉案总价1729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近6万人。
材料二、“巩固工作成果,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并重,及时堵塞监管漏洞,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汪洋副总理的要求,明确了建立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将日常监管作为打击侵权假冒的正常工作状态,堵住监管漏洞。
材料三、“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已经基本完善,并与国际接轨。”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李明德说,改革开放以来知识产权观念进入中国后,历经30余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三部法律从无到有并经过了多次修改,目前我国打击侵权的法律基本完善。
(1)结合生活经验,根据《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请简要指出:制假售假犯罪行为有可能侵犯到公民的哪些合法权益?
(2)对于保护公民权利,维护经济社会秩序,我国一方面有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一方面又有依法行事的果敢行动,更有坚持不懈的决心、信心。你认为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表明了什么?其重要意义何在?
宪法与我们每公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某中学初三·2班为弘扬宪法精神,打算出一期黑板报,李宁小组负责内容编排,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1)请依据初三《思想品德》课下册第10课的内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提出与宪法相关的三个问题。
(2)从上述三个问题中选择其一,列出答案内容。
2014年5月1日上午,“中国万达”2014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3站)在我市成功举行。下面是这次赛事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选手董存林正在热身。他第一次来东营就被这里的美丽“俘虏”了,准备跑完马拉松再呆几天,好好看看东营。
(1)作为一名热心市民,请你向董存林推荐我市的几处旅游景点。
镜头二:市体育局一位工作人员非常高兴:“近五年来,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的影响力大增,东营市民热衷马拉松的人数每年也在成倍增长。今年东营马拉松首次升级为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分站赛,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人参赛。自去年以来,在央视直播的基础上,增加航拍项目,全面展示了赛事盛况和我市的城市风貌,提升了赛事层次和东营知名度。”
(2)请分析东营马拉松赛成功举办的意义。
镜头三:“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各国选手来到东营!加油,加油,勇往直前,长跑选手,胜利凯旋!” 道路两旁,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为参赛选手鼓劲加油。
(3)成为一名志愿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4)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你能为东营马拉松赛做些什么?
(5)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材料一: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也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是探月工程二期(落)的关键任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新看点:第一,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第二,首次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第三,首次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第四,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第五,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探测。第六,首次研制建设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
(1)两个 “第一个”和六个“首次”。“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力量源自于什么?
材料二:2014年3月26日上午,荣乌高速东营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由于雾霾天能见度低,次生事故相继发生,最终导致49辆车连环相撞。网友亦心发帖说:“3月26日,东营大雾天气,能见度不足一百米,楼主一不小心连闯四个红灯,这样的天气不知道交警叔叔会不会罚钱,无辜呀。”
(2)雾霾天气已严重影响我市市民的正常生活。请为我市治霾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黄凤是一名普通学生,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家出走,给她留下的是高位截瘫的父亲和双目失明的奶奶,生活的重担落在了这位仅有6岁的女孩身上。11岁时,她推着400斤重的铁板车行程500多公里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布……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爸爸能够好起来。“不管多难,我都要好好读书,以后还要带着爸爸读高中、读大学,有爸爸的地方就有家。我相信只要我努力了,奇迹也许就会发生!” “最美孝心少年”黄凤的事迹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
请结合材料分析,黄凤的事迹为什么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