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点。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释放,也是保障农民权益当务之急。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三权分离”有何经济意义?
材料二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通过对乡土文化积极的全方位延承的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2)请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怎样对我国的乡土文化进行全方位延承的保护?
材料三 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人口管理,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好辖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城镇的落户问题。到2020年,中国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问题。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和政策改革的哲学依据。
下图为现代社会中的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示意图。两幅图所代表的社会财富总量相等,图(一)被称为“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图(二)被称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十七大强调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在更加注重公平的精神下,哪种收入分配结构更优越?(6分)
(2)中央强调,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努力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这有什么重要意义?(10分)
(3)从经济制度上看,你认为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10分)
2008年8月8日晚8时,承载着 海内外中华儿女百年梦想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揭开了她那神秘的盖头,恢弘壮观的气势,博大精深的文化,奇妙独特的构想,多彩艳丽的场景,震撼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情景一:奥运会吉祥物作为奥运会的核心识别元素之一,大量的奥运产品是通过其形象或者引用其形象进行制作的,自然也就成为奥运市场开发的重要载体。北京奥运会推出了5个“福娃”,其形象适合于各种体育项目的造型和各种奥运纪念品的搭配和组合,包括不同材质的纪念品制作,因而给吉祥物的市场开发提供了巨大空间。
(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6分)
情景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记者在街头进行随机采访:
市民甲:太棒了!一幅卷轴在“鸟巢”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中国画卷”,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学生乙:和平、和睦、和谐,一个“和”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外国游客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上述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6分)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许多地方因地制宜,创造出多种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温州模式”是一典型。“温州模式”以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兴起闻名,其突出特点是“小商品、大市场”,即从日用小商品起步,把小商品做大,把小企业做强,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目前个体私营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的96%,税收占70%,外贸出口额占95%,从业人员占全市职工的80%左右。
温州的个体私营经济在其发展中也曾吃过不讲信誉的苦头,温州产品曾一度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同时也存在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弱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发展,温州人提出了“以民引外,民外合壁”的发展的战略,要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加工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迎接“温州模式”发展新的春天
(1)结合“温州模式”,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在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中政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6分)
(2)发展模式不是“样板”,无法复制和照搬。怎样选择经济发展的模式,请从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的思考。(8分)
材料一 进入2008年9月以来,我国甘肃等地报告多起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导致这些婴幼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服用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此后发现蒙牛、伊利奶粉也掺有三聚氰胺化工原料。
材料二 为严肃处理三鹿奶粉事件,国务院决定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响应,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尽快查明婴幼儿奶粉污染原因,依法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全面开展奶粉市场治理整顿,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管机制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政府为什么要全面展开医疗救治及奶粉市场的治理整顿?(12分)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评述三鹿企业的行为和政府在这次事件中的做法。(8分)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贷款买房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一部分人还贷压力增大,都市出现“房奴” 一族。据调查,我国31.8%的房贷一族,每月还贷款占月收入的5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房奴”。他们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按国际通行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在高价房的重压下,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近20%被用于购房。同时,中低收入家庭一味追求住房的高档次也是“房奴”出现的重要原因。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都市“房奴”现象产生的原因。(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