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四百多年来的近现代文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每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这场大讨论,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对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伟大转折,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如何让文化有性格呢,一是要传承,不忌本,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来过,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丈化最强音。”
(1)当前我国改革进人深水区,重温30多年前的这场大讨论仍有现实意义,结合材料一,说明其对我们当前的改革有哪些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3)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试为广大青少年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
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嫉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
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从文化对个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如果……》中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本题12分)
【材料一】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最新消息,从2010年10月1日到15日半个月的时间内,美国商务部发起的对华贸易救济和相关案件多达24起,其中12日至15日四天内就多达9起。加上此前美国对华汇率的发难,两国贸易争端愈演愈烈。
【材料二】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指出,美方对中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是错误做法,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方希望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的政治学依据。
(本题12分)网络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社情民意的很好平台。一个拟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新疆天山天池附近修建煤矿的项目,在网民的强烈反对下并经科学环评后,被环保部门否决。事件表明,“网络民意”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有人认为,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政府通过网络民意的方式进行民主决策不可取。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本题30分)
【材料一】一则时长30秒“以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为主题的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式播出。广告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广告中展示了一系列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如,一双运动鞋和一套衣服上标注有“在中国制造, 但我们的设计来自于法国”,一台冰箱上写着“中国制造,但我们采用的是欧洲风格”。
广告在创意上独树一帜,从引导世界受众重新认识畅销全球的中国产品入手,能够启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和全球贸易的重新思考,从而逐渐抛弃对“中国制造”的偏见。【材料二】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热播的一则“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广告引发的关注和反响很大。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主动出击展示国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有评论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崛起,国家形象广告或许会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对外形象的新渠道。
还有人认为,中国希望能通过在全球投放广告推广“中国制造”以提升在国际上的形象,广告中出现的法国设计、欧洲风格等字样,令消费者认为中国还只是产品的制造商,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说明了什么?
(2)、请你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3)广告中的法国设计、欧洲风格等字样,也提示我们“中国制造”,还需提升。请你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提升“中国制造”出谋划策。
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展望了我国未来五年的民生工程,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外需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沿海部分地区的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要发挥消费的作用,就必须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因为没有民生的进一步完善,国内消费需求很难持续扩大。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