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第一次把“三驾马车”的序列做了调整,把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提到了第一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
①消费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
②消费决定投资和出口的质量和数量
③消费对经济具有可持续的拉动作用
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投资和出口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09年8月26日,建国60周年将星翰墨全国大型书画巡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据此回答9-10题:在现代,被后人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已超越时空界限和军事科学范畴,成为世界各种学术研究的研究对象,甚至被企业家直接用于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等。这说明
| A.传统文化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 B.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
| C.传统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 D.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特征 |
“将军文化”不仅包括了军政文化,还包含将军们张扬正义、刚烈豪迈、坚忍不拔等气概的表现。此次活动意在以“将军书画”为切入点,让
普通大众在书画艺术熏陶和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将军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推动,进而教育社会公众,带动全社会的公益热情。这样做有利于
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弘扬主旋律,改变多样性③实现文化发展的社会效益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语言强”。当今的全球“汉语热”与中国国力与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强国首先就要强语言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并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相呼应,新浪网特别发起“新二十四城记---探寻中国城市精神”大型系列报道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长春、洛阳等城市都把包容性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精神之一。这里的“包容性”是指
| A.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 |
| B.任何文化都包含不同民族的文化的一切成果 |
| C.城市的文化建设要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
| D.建设现代化城市必须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有益成果 |
奥地利艺术评论家Haffler表示,西方人早在17世纪就明白“要寻找知识,就得远赴中国”。当那些来自遥远国度的人们在言语之中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人们不由地发出这样的感叹:汉语,不仅仅属于中国!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民族文化的特点正逐步消失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我国把每年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并且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38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回答4-5题文化遗产是
| A.一个国家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 |
| B.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 C.一个国家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
| D.一个国家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是
①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挖掘文化遗产中的商业价值
③继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恢复传统生活方式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