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隆中对》的选段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写出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国险而民(          )      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一组(   )(3分)

A.此岳阳楼之大观也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B.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 信义著四海
C.国险民附民殷国富不知存恤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

把“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
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2分)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___________”。
原文已(用“∥”)划分了三个层次,请你写出各层层意。(3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天大雨会:
(2)为天下唱:
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先天下之忧而忧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佣者笑应曰/足肤皲裂不知
B.项燕为楚将,有功/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
D.当立者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苦秦久矣
(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文言文阅读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
①渔人甚之()②阡陌交通()
③颖脱不()④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有良田、美池、桑麻
B.见渔人,大惊不知有汉
C.武陵人捕鱼业不足外人道也
D.屋舍俨环堵萧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题目。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否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i,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解释画线字。
①便还家: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交通:古义:今义:
②妻子:古义:今义: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i,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
两文中所描绘的社会有什么共同点(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你怎样评价这种社会?。

文言文阅读。(12分)
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下列各组画框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盖追先帝之殊遇/或遇其叱咄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D.欲信大义于天下/愿陛下亲之信之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以”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A.不物喜,不己悲 B.策之不其道
C.屠惧, 投 D.属予作文记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阐明“光先帝遗德”的重要性。
B.作者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所在。
C.回忆先帝对两汉评价的用意是借先帝的评价,忠告后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亲贤远佞。
D.在内政上亲贤臣,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在军政上亲贤臣,必能裨补却漏,有所广益。

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军师.关于他的故事很多,请写出两例。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逮:及,到达。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一个人的名字。④与:帮助。⑤资:借。⑥大学:大学者,很有学问的人。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衡乃穿壁引其光()⑵书映光而读之()
⑶衡乃与佣作而不求偿()⑷成大学()
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愿意得到你家的书,读遍它。
B.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全部读一遍。
C.我愿意得到你家的书,全部读一遍。
D.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读遍它。

文章表现了匡衡什么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