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中国偶像》(东方卫视)、《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和《中国最强音》(湖南卫视) ,正在进行收视率大比拼。这些来自于国外的娱乐节目要比拼收视率的高低,唯有看谁家的“中国本土化”做的更精、更抓人眼球。《中国偶像》比杀技:打造偶像。东方卫视引进《美国偶像》模式,力争在众多的草根选手中选出能被市场接受的实力演唱者。《中国最强音》比杀技:讲故事。《中国最强音》则打出了“会讲故事,但绝不知音体”的旗号,已在北京、深圳等地选拔选手进行专门舞台封闭训练。
2013年如此多的选秀节目都疯狂地打上了“洋”标签,会不会冲击国内传统的电视娱乐业?该不该引进外来节目?对此,有关人士分析说,“只要节目的类型和模式不同,让观众有新鲜感,活跃文化市场,就可以大胆地引进外来电视娱乐节目。”
⑴对上述材料中有关人士“大胆引进外来电视娱乐节目”的观点,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⑵对于国内疯狂引进国外节目版权的做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引进先进的模式是国内电视制作团队的一次学习过程,并会大大减少收视风险。”另一种认为“在学习国外模式的同时,国内的制作团队不一定领会其中的精髓,与其克隆节目模式,不如思考其模式的根本!”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以上两种观点的合理性。
⑶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假如你是一著名卫视的负责人,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如何通过创新打造出收视率火爆的唱歌娱乐节目。
综合探究题
材料: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某校高三(1)班同学针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走访教育专家、政府主管教育的官员、学生家长后,同学们对教育公平问题有些不同看法:甲看法是:教育应当实现完全公平,目前高等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承担,使每一位受教育者不因为家庭经济水平不同而受到不公平待遇。乙看法是:目前国家财政还有困难,要想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还必须从社会筹集一部分资金,因此实现教育公平是不可能的。
请你与高三(1)班同学继续进行下述探究:
(1)针对甲、乙两种看法,请用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对实现教育公平的认识。
(2)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某省教育厅向社会征求意见。高三(1)班同学对政府实现教育公平可以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设?(至少2条)这些建设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向政府表达?
材料一 2007年与2008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数据比较
年份 |
毕业生总人数 |
当期就业人数 |
自主创业比例 |
2007年 |
495万 |
371万 |
1.2% |
2008年 |
559万 |
417万 |
7.6% |
材料二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了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而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
农村社会保障是保护农民利益的“安全网”。近几年,农村社会保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改善民生、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放在了突出位置。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高度关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应对危机的良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和出口。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环境恶化,外部需求减弱,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措施。但有的专家指出,我们在立足于扩大内需的同时,不要忽视外需,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从长远来看,这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扩大外需、扩大出口出谋划策。
材料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农民工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群体之一,官方统计当前
中国失业农民工二千万。 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2009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lO万人,而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
的岗位。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党和政府解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表一近5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340 |
408 |
495 |
559 |
611 |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
左右,2008年还有150万大学生毕业生等待就业。
表二、我国2008年的人才供需对比
硕士生及其以上 |
本科毕业生 |
大专毕业生 |
|
用人单位的需要情况 |
19% |
47% |
35% |
劳动力的供给情况 |
17% |
67% |
26% |
注:按照目前我国的统计标准,大专毕业生及其以上的视为人才。
表三、对3000名2008年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首选地 |
沿海发达地方 |
中部城市 |
西部和北部地区 |
74.8% |
25.2% |
2% |
|
首选单位 |
传统的白领 |
传统的蓝领 |
新兴 |
71% |
27% |
2% |
注:我国每年大约有大专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7-2.1亿人。
材料:2009年1月7日,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五)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七)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1)上述表一、表二、表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观点,结合上述表格和材料谈谈应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