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汝咸,字华学,浙江鄞县人。少随父锡嘏讲学证人社,黄宗羲曰:“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会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民好讼,严惩讼师,无敢欺者。县中赋役故贵户长主办,版籍混淆,吏缘为奸。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以三百户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五年一编丁,而役法平。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民乐输将,赋无负。
俗轻生,多细故服断肠草死,挟以图财。汝咸力惩其弊,令当刑者掘草根赎罪。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毁学宫伽蓝祠,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表章之。归诚书院,乃黄道周讲学地,僧据,逐而新之。无为教【注】者,男女群聚蔬礼佛,籍其居为育婴堂。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将于漳浦开堂,却止之。修文庙,造祭器,时会邑中士绅于明伦堂讲经史性理诸书。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修朱子祠。教养兼施,风俗为之一变。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多方抚恤,虽灾不害。
土寇伏七里洞,将入海,发兵击之,走山中。密招贼党,诱擒其渠曾睦等,余党悉散。又擒海盗徐容,尽得贼中委曲,赦罪,责以招抚。诸盗归诚,海氛遂清。汝咸任漳浦凡十有八年,大吏因南靖多盗,调使治之,县民请留不得,构生祠日月湖书院,岁时祀之。汝咸至南靖,诸盗自首抚,开示威信,颂声大作。
四十八年。内迁刑部主事,擢御史。会海盗陈尚义乞降,汝咸自请往抚。圣祖命郎中雅奇偕汝成所荐阮蔡生往,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擢通政使参议。五十三年,命赴甘肃赈荒,徒步穷乡,感疫,卒固原。漳浦士民闻之,奔哭于月湖书院,醵金置田,岁祀不绝。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有删节)
【注】无为教:创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教义近于禅宗南派的教派。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乐输将,赋无负逋:拖欠
B.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葺:修筑
C.男女群聚蔬礼佛茹:吃,食用
D.诸盗自首抚就:接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多细故服断肠草死 B.乃黄道周讲学地,僧据
宾客奎蔺相如门竟秦所灭
C.赦罪,责以招抚 D.感疫,卒固原

可怪也欤                  其势弱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陈汝咸为官兴利除弊的一组是
①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 ②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
③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 ④无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
⑤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        ⑥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证人社讲学时,陈汝咸的父亲受到大儒黄宗羲的称赞;陈汝咸自幼深受父亲影响,长大以后也不同凡响。
B.漳浦县户口登记情况长期混乱,猾吏趁乱为奸。陈汝咸任知县后,亲自审核,重新登记,清除了多年积弊。
C.陈汝咸深谙治民之道,重视文化建设,教养兼施,多措并举,改变县内多年的陋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D.南靖多盗,上级调陈汝咸前去治理;漳浦士民请求留任,但未获准,于是就为汝咸修筑生祠以表感念之情。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3)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30分每小题3分)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③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④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善:结交、交好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
C.故幸来告良幸:感到幸福
D.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鲰生说我曰……故听之 B.具告以事
为之奈何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长于臣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因击沛公于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沛公居山东时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所以遣将守关者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D.秋豪不敢有所近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mǐnmiǎn):努力。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辙亦迁海康迁:贬谪
B.然其诗质而实绮质:质朴
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忤:感触
D.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 悛:悔改,改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每以家贫,东西游走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D.今将集而并录之某所,而母立于兹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译:
②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译:

文言翻译(共10分)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言文阅读(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12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 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 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 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 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活用为动词,扎营、驻扎
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夜:在夜间,名作状
C.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暴:暴躁
D.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读zhǔ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思垂空文以自见
B.籍独不愧于心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纵一苇之所如

从文言句式上看,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然今卒困于此       若属且为之所虏
C.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D.若非吾故人乎     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开篇就把人物置身于特殊的典型环境之中:“军壁垓下”点出大战发生的地点,“兵少食尽”、“围之数重”、再加上四面楚歌,可见楚军局势之危。
B.本文是历史传记,其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这些细节是作者添加的细枝末节,这有悖于历史客观事实,在传记文学中是不值得提倡的。
C.《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美的一篇。全文主要描写了三大战役,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了悲剧的种子;垓下之围,慷慨悲歌,留下末路英雄之悲怆。
D.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十分确切地表明了“诗言志”的道理。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情感、志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畜: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恨:遗憾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县:同“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句读之不知
B.予以罪谪居筠州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丽,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既 见 握 手 相 泣 已 而 道 平 生 逾 月 不 厌 时 谷年 七 十 有 三 矣 瘦 瘠 多 病 非 复 昔 日 元 修 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 现代汉语。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