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4年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向大会递交提案,建议大幅提高公务员工资。而他建议的是“给基层公务员逐步涨工资”,媒体却报道成了“给公务员大幅涨工资”。何香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大多数公务员,是勤勤恳恳工作,没有灰色收入。“不能让广大公务员为少数腐败分子埋单”。辣椒评论:关于公务员涨工资问题,早前人们就针锋相对地讨论过了,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务员工资到底涨与不涨,还需从长计议。人们吐槽的那些内容,有很多是带有个人私利色彩的。作为国家规范化管理的一支队伍,最终公务员工资涨还是不涨,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毕竟公务员队伍很庞大,一些政策能否实现还需认真调研并研讨。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提高公务员工资?请用有关政治生活知识阐明理由。
材料二 2014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媒体的提问。李克强在谈到民生问题时阐述: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保基本,建立一张统筹城乡的“网”,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住房等诸多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兜底线,也就是社会救助救济的制度化,我们决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促公平,就业、创业、教育的公平。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政府今年着重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经济意义并为此提两条建议。
北京市政府从2010年5月24日起开展“建言十二五, 共许新蓝图”的公众参与活动,就如何编织北京“十二五”规划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1)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分)
(2)政府通常可以采取哪些种方式让公民参与决策,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8分)
某县在修建公路时,要经过村民万某的承包地。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毁掉了万某种植的西红柿两亩多,后象征性地给了万某200元的补偿。万某多次找政府有关部门讨个说法却未果。
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还认识到,各级政府工作中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甚至贪污腐败。”
(1)“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当前我国采取了哪些有效途径来制约和监督政府公共权力?(10分)
(2)你认为万某可以通过哪些具体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5分)
某市政府针对群众反映的“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贫困家庭生活难”“治安难”这“七难”,决定开展“助业”“助居”“助医”“助行”“助困”“助安”这“七助”行动。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开展“七助”行动中必须注重实效,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把这“七助”行动的主要任务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该市政府是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的?(9分)
(2)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请你从政府职能角度,就解决上述民生问题的一个方面向某市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6分)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审议了会议文件,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意见》强调,2010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并就《意见》(讨论稿)向各民主党派代表广泛征求意见。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重视农村工作?
(2)中共向民主党派代表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被人产称为“90后”,他们当中有部分人对金钱消费缺乏理性的思考,对待金钱的态度和家庭消费情况认识不够。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围绕“金钱与消费”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参与讨论
第一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本校一些同学对“金钱”的看法。
甲:在当今社会,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财富的象征,长大后,我要采取一切手段赚钱,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乙:我不同意甲的观点,作为中学生我们不能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我们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长大后,我要对社会无私奉献,视金钱如粪土。
丙:甲乙两人的观点我都不同意,在当今社会,我们既要想方设法地赚钱,又要反对拜金主义。钱是要赚的,但不能太多,钱多了会害人,许多丑恶现象的发生都是由金钱引起的。
(1)如果该班邀请你参加讨论,请针对上述几位同学的观点,并结合《经济生活》中相关的货币理论知识,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9分)
理性思考
第二小组的同学还深入一些同学的家庭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总体显示,家庭生活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消费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住豪华别墅,另外还拥有几套商品房或者几间店面房;有的是一家人挤在四五十平米的小房子里;还有的家庭“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新房。
(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以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9分)
建言献策
第三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今的“90后”,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有的同学即使家庭收入状况一般,但开销大得惊人,请客吃饭,购买个性化服饰、品牌运动鞋、电子产品等成了家常便饭。 (3)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9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针对“90后”消费现象,该班准备向该群体“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这个主题发出倡议。如果让你执笔书写这份倡议书,请列出提纲要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