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12月,来自社会各界8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北京举行第三届“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论坛,本届论坛强调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紧迫性和理论创新性,对中国文化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推动价值。这体现的文化生活依据(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④文化间的交流借鉴有助于文化多样性的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说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了()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影像的数字化使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精神产品的传播也越来越迅捷。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视频、音乐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这说明()

A.新传媒已取代旧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科技进步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C.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日渐重要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B.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在下列形式中不具有意识形态部分的是( )
①思想 ②道德 ③科学技术④信仰 ⑤语言 ⑥文字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