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注:按国际标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标志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或5%以上。
(l)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 S省为推动文化产业真正成为该省的支柱性产业,创新探索形成了“深度开发”模式,突出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打破资本瓶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橇动作用,同时吸引外资、社会资金参股拉动;瞄准世界科枝发展前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打造国际国内文化品牌,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打造文化产业航母,把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业、建筑装饰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联结起来,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S省打造支柱性文化产业各项举措的意义。
材料三 M市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中,充分挖掘名人故里、传统技艺、长寿文化、孝文化、坝坝筵等文化资源;定期举办国际文化节、专家论坛和国际性学术研讨,频繁开展书画、摄影、戏剧、文学创作等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统一打造了集“历史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产品与品牌”于一体的专业性泡菜博物馆和多家生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3)联系材料三,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M市是怎样进行文化强市建设的?
材料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华大地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情满人间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上自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广大民众,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都连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这场斗争中,民族精神得到极大的洗礼,民族力量得到极大的凝聚。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既从伟大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又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开拓和提升了民族精神的新境界。有这种精神作支撑,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联系材料谈谈你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大学生被选拔当村官在高中学生中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某校高三(2)班就“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发展”为题,积极开展了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连云港滨海县八巨镇的严栋东等5名大学生村官自发成立了鸿源生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带动了周边200多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使5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利用10万元的创业资金,种植菊花3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菊花1000多亩,使56户农户脱贫致富。
(1)请结合严栋东等5名大学生村官的事迹,给大学生自主就业提供建议。(5分)
同学们在采访某大学生过程中,了解到这位大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到农村任职还不太接受。
(2)请运用你的哲学智慧劝说其父母打消疑虑,支持大学生的人生选择。
调查中同学们还了解到:宿迁市沭阳县大学生任杰等在农村任职期间,积极开展文化帮扶活动。在农闲时节开办识字班,教农民认字;建立“关爱基金”,通过募捐等方式筹建农村图书馆,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文化活动场所;创设“代理家长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定期为留守儿童免费辅导。
(3)请从文化创新角度阐述大学生村官进行文化帮扶的现实意义。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着力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同时自2009年1月14日起,国务院出台钢铁、汽车、造船、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顺应客观环境引导产业升级,维持当前经济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政府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合理性?(6分)
(2)说明我国政府出台产业调整规划的依据?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从2008年3月24日开始,奥运圣灭开始在全球范围传递,它点燃了国人无限的激情。但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的过程中,受到了“藏独”分子和西方反华势力的干扰。美国众议院和欧洲议会还通过决议,支持“藏独”分子阻挠圣火传递的行为,并肆意歪曲西藏的历史和现实,对中国政府进行无理指责。对此,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许多国家纷纷表态支持中国的立场。
问题: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中中国政府所持态度的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江精神’是充满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价值取向,是推动浙江发展的动力,是造就浙江经济社会勃勃生机的精神支撑。2000年浙江人首次提炼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到了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浙江,又把浙江精神进一步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新的浙江精神有了新的内涵,展现了浙江对现代精神的追求。正是因为浙江精神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所以,浙江精神才不会陶醉于历史,不断得以升华。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谈谈你对“浙江精神”的认识。
材料二: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2)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态度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