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是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如图所示)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由A能依次转化至D。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C为常用的建筑材料和补钙剂.那么C的化学式为 。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由D能依次转化至A。已知B、C、D均为氧化物,D为红色固体。那么A的化学式为 ,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A至D相邻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已知A、B、C均为单质,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那么B的化学式为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可能的化学式为 (写出2个即可)。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
| A |
空气和氧气 |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
闻气味 |
| B |
硬水和软水 |
观察颜色 |
加肥皂水搅拌 |
| C |
铁粉和炭粉 |
用磁铁吸引 |
加稀硫酸 |
| D |
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
测pH |
加稀盐酸 |
右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 B.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溶剂 |
| C.t2℃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
| D.t1℃时,将3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80g |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有机物 |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
| C.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
树状分类法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图所示的是一种树状分类的运用实例。下表所列的分类与右图分类不相符的是

小明同学在家泡了一杯白糖水。他将白糖放到热水里,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白糖完全溶解后,他发现杯子里的糖水液面比原来低,糖水“少掉了”。他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发现最后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的蒸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大白糖的溶解度 |
|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并形成了饱和溶液 |
| C.凉的糖水比热的糖水浓度大 |
| D.糖水“少掉了”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