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
| A.是天下之大贼也。 | 
| B.是(赵)胜之舍人也。 | 
| C.是日,余卧床不起。 | 
| D.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求学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求学的人学习则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 
  
| B.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皇上喜欢诚信,那么百姓没有谁敢不动用感情。  | 
  
| C.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来匡正自己。  | 
  
| D.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要惩治那些杂学邪说,这是一种祸害啊。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没有哪个地方不存在文武之道。  | 
  
| B.求之与,抑与之与? 是他去求他们呢,还是他给他们呢?  | 
  
| C.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先生求知的方法,大概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 
  
| 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先生何处不学?而且又哪有什么固定不变的老师呢?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 B.就有道而正焉 | 
| C.我非生而知之者 | D.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②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③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④仲尼焉学?
| A.①②同,③④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C.①②同,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同 |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攻乎异端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夫子之求之也 | 
| C.女为君子儒古之学者为己 | D.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