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首联中的“润”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2分)
诗人的情感集中在“喜”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
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一联作简要赏析。
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阅读辛弃疾的《摸鱼儿》,完成后面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位!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目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千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作“峨眉”(美貌女性)遭妒。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A.设问借代 | B.设问比拟 | C.夸张比拟 | D.夸张借代 |
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