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①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①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中秋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①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②,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③。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④枕卧江流。
注:①宋玉,战国辞赋家,自古文人悲秋之说始于其《九辩》。②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③瓯(ōu),杯子。④欹(qī),斜倚,斜靠。 此词写中秋之夜,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意象?
古人认为米芾这首中秋词不因袭前人,有创新。你认为“新”在哪里?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君子于役
君子①于役②,不知其期,曷③至④哉?鸡栖于埘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⑦?鸡栖于桀⑧,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⑨。 君子于役,
苟⑩无饥渴!
注解:①君子:此处称丈夫。②役(yì):苦役。③曷:何时。④至:归家。
⑤埘(shí):鸡舍。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⑦佸(huó):聚会、相会。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⑩苟:大概,也许。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
B.第一层,直抒胸臆盼望丈夫归来。第二层,从正面描写,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却无归期。第三层,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
C.“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
D.“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十二个字,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面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心情,是很耐人寻味的。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作用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思妇的什么情感?用什么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南宋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暴雨。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共7分)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
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锅碗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国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拆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下列关于《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的曲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铜碗豆”在元代隐喻狎客。 |
B.“梁园月、东京酒、洛阳花、章台柳”都是元代戏剧艺术家们经常赏玩的。 |
C.围棋等游戏是风月场中子弟擅长的。 |
D.“尚兀自不肯休”意思是“还是不肯放弃”。 |
下列关于《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主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以“铜碗豆”自喻,以玩世的口吻抒发愤世的情愫,表现了不与统治阶级妥协的精神。 |
B.作者以狂放不羁、泼辣淋漓的风致和惊世骇俗之语,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人非议其混迹市井的鄙视态度,反映出作者不向世俗低眉折腰的傲骨。 |
C.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有“七优八娼、九儒十丐”之说,作者以“专向烟花路上行”的玩笑之语,表达了与江湖艺人们水乳交融的情感。 |
D.关汉卿为了畅达地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在 “铜碗豆”之前加上了39个衬字和排比句,虽不顾曲律,但豪放中别有韵味。 |
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对关汉卿的一点理解。切入点宜小,不超过250字。
。关汉卿重视戏剧表演效果,读了上面的语段,你知道他成功的原因吗?请用简洁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