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阙 题①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请描绘“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
诗歌末句“满船清梦压星河”中的“压”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加以赏析。

古诗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①襄邑:在今河南省。
诗歌前两句写了途中所见之景,有哪些特点?
诗歌后两句尤妙,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
【甲】夜雨寄北【乙】宿云梦馆
李商隐欧阳修
君问归期未有期,北雁来时岁欲昏,
巴山夜雨涨秋池。私书归梦杳难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井桐叶落池荷尽,
去话巴山夜雨时。一夜西窗雨不闻。
乙诗中,诗人主要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诗歌赏析: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的田园生活。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B.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最能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哪个词?它也是全诗的诗眼。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②夏簟:簟,竹席;一作“夏席”。③觉:jiào,睡醒。
14.本诗主要表现一个具有什么特点的“夏意”?
1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