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家住长沙的王磊同学设计了一条“四大地理区域之旅”的考察线路,目的是感受祖国山河的辽阔与壮美,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每空2分,共12分)

(1)从长沙到北京,王磊所经铁路干线是       
(2)在北京王磊参观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请列举一处王磊可能参观的世界文化遗产:        
(3)旅行中,王磊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和劳作。在呼和浩特周边体验了       (选填:甲或乙)的民居生活,在拉萨郊区与牧民一起放牧         (选填:细毛羊、牦牛、三河马)。
(4)由图可知,王磊这次旅行从四大地理区域的南方地区(长沙)出发,依次到达了北方地区(北京、哈尔滨) →            (呼和浩特)→青藏地区(拉萨)。
(5)下列叙述是王磊在考察途中写下的所见所闻,其中不可信的是(  )

A.当火车穿行在辽阔的A平原上时,我看到铁道两旁几乎全是正在收割或收割后的稻田
B.当火车到达B河流附近时,我发现B河床比两岸地面高很多
C.从哈尔滨到呼和浩特,火车穿越了大兴安岭,我发现智慧的人民因地制宜,在山上发展
林业,在山麓两侧发展种植业
D.从长沙到呼和浩特,因降水量逐渐减少,我感到嘴唇愈来愈干燥,在拉萨即使是盛夏的晚上,我也要穿较厚的外套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分界线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山脉的名称:A是、B是
(2)图中属于我国最西端的点是,①地和②地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3)⑤⑥两点所在的温度带名称分别为:⑤是,⑥是,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请用图中标注的点画出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请在图上画线)。

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填注并回答。

⑴在图上填注出各温度带的名称。
⑵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注出秦岭—淮河线。
⑶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是,年降水量是,该线是我国(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北京1月平均气温是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办。读F图回答问题。

(1)小明想了解世博园各个片区的具体分布,应选择甲、乙两幅图中的图。
(2)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大,内容较详尽的是图。读图可知中国国家馆位于世博中心
方向。

读材料,回答问题:
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1)A图是北极地区____人居住的______ ,反映了当地气候_____________ 。
(2)图B所示的建筑是我国_________高原上的__________.
(3)试分析C图(云南傣族竹楼)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见,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______________而异。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

(1)图中A、B_____、C_____、D四地,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它们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地人口稀少,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人口分布极不均匀,7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约占陆地面积14%的土地上,大陆上约有35%—40%的地区基本无人居住,我们能否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所在地区以_______人种为主,居民多信奉_______教,使用______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