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文:那么秦国最想要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了。 |
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
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译文:这个颛臾,先代的君王认为它是东蒙山的主祭者。 |
D.既然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译文: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此而上不惊者为:治理,动词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治理,动词 |
B.若毒之乎若:你,代词 更若役,复若赋若:你,代词 |
C.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于:从,介词 青,取之于蓝于:从,介词 |
D.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故:变故,名词 |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故:变故,名词
下列句中的“而”字已按意义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⑵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⑶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⑷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村成荫而众鸟息焉⑸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⑹秦军灭滑而还⑺人莫能左画方而右画圆也⑻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⑼而母,婢也⑽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⑾0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⑿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壁移兵先击之
A.⑴⑻|⑵⑸|⑶⑾|⑷⑽|⑹⑼|⑺⑿ |
B.⑴⑺|⑵⑿|⑶⑻|⑷⑽|⑸⑹|⑼⑾ |
C.⑴⑻|⑵⑺|⑶⑸|⑷⑹|⑼⑾|⑽⑿ |
D.⑴⑺|⑵⑻|⑶⑼|⑷⑽|⑸⑹|⑾⑿ |
对下列句中的“其”字的不同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⑴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⑵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⑶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⑷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⑸此皆言其可睹也⑹其熟能讥之乎⑺其若是,孰能御之⑻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⑼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⑽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⑾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A.⑴⑶⑷⑽|⑵⑸⑹⑼|⑺⑻|⑾ |
B.⑴⑶⑷⑸⑽|⑵⑹⑼|⑺⑻⑾ |
C.⑴⑷⑸⑽|⑵⑹⑺⑻⑼|⑶⑾ |
D.⑴⑷⑸⑽|⑵⑹⑼|⑶⑾|⑺⑻ |
选出“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⑴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⑵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⑶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⑷辍耕之垄上⑸哀秋冬之绪风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⑺衷南夷之莫吾知分⑻白马之自也,无以异于自人之自也⑼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⑽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绪绅间⑾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⑴⑺|⑵⑶⑼⑾⑿|⑷⑹⑽|⑸⑻ |
B.⑴⑺⑿|⑵⑶⑼⑾|⑷⑹⑽|⑹⑻ |
C.⑴⑺|⑵⑶⑼⑽|⑷⑹|⑸⑻⑾⑿ |
D.⑴⑺⑿|⑵⑶⑼|⑷⑹⑽|⑸⑻⑾ |
对下列各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余有叹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③且焉置土百?
④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⑦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⑧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A.①⑧|②③|④⑦|⑤⑥ |
B.①⑧|②④|⑤⑥|③⑦ |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
D.①⑧|②⑤|④⑦|③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