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锰废电池可用于生产硫酸锌及碳酸锰,其工艺流程分为预处理、硫酸锌生产线、碳酸锰生产线三部分。其中生产碳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锌锰废电池的回收工艺中,从循环生产角度考虑,上述氢气的来源可以是________。
(2)原料锰粉粗品的主要成分为MnO2和碳,焙烧时一部分MnO2被还原,另一部
分被碳还原,MnO2被还原为一氧化锰。已知:
写出C(s)被MnO2(s)氧化为C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50-55时,向MnSO4的母液中加入足量NH4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SO4+
(4)已知三种离子沉淀时的pH范围:Fe3+:2.7~3.7,Mn2+:8.6~10.1,Fe2+:7.6~9.6。步骤②中除去的方法是先在酸性条件下加入_________,将Fe2+氧化为Fe3+,然后再将pH调至_______,使Fe3+沉淀完全。
(5)产品MnCO3溶于硫酸得硫酸锰溶液,电解该溶液可得二氧化锰,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
邻羟基桂皮酸是合成香精的重要原料,下为合成邻羟基桂皮酸的路线之一已知: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I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II→化合物III的有机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III在银氨溶液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X为化合物IV的同分异构体,且知有机物X有如下特点:①是苯的对位取代物,②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③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写出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I遇氯化铁溶液呈紫色 |
B.化合物II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
C.1mol化合物IV完全燃烧消耗9.5molO2 |
D.1mol化合物III能与3molH2反应 |
(6)有机物R(C9H9ClO3)经过反应、再酸化也可制得化合物IV,则R在NaOH醇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Al、(NH4)2SO4、MgCl2、A1Cl3、Fe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该混合物作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况下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中是否存在FeCl2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2)混合物中是否存在(NH4)2SO4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含有AlCl3(填“是”或“否”),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尼龙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性能比较优异的一种合成纤维。以X为原料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尼龙-66的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信息如下:
I.Z的化学式为C6H10O4。
Ⅱ.X和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Ⅲ.某些醛与醛之间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例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名称为____ __,W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T的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S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共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①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其中,苯环上核磁共振氢谱上有2个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各物质是由1~20号元素中部分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其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条件未列出。已知C、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单质,物质J可用于泳池消毒。反应②和④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制备气体C的重要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中所含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____,
(2)G的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备气体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含7.4gI的稀溶液与200mL1mol/L的H溶液反应放出11.5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物质A由三种元素组成,1 mol A与水反应可生成1 mol B和2 mol C,A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高分子材料PET聚酯树脂和PMMA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Ⅰ.RCOOR’+ R’’18OHRCO18OR’’+R’OH(R、R’、R’’代表烃基)
|
Ⅱ.(R、R’代表烃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