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方案,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电压表V B.电流表A C.螺旋测微器 D.米尺
E.滑动变阻器RP(5Ω,2A) F.干电池组 G.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
他进行了以下操作:
(1)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阻值:当用“×10Ω”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 (填代码)的顺序正确进行操作,最后完成读数测量.
A.将选择开关旋转到欧姆挡“×1Ω”的位置
B.将选择开关旋转到欧姆挡“×100Ω”的位置
C.将两表笔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正确读数
D.将两表笔短接,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2)该网同学采用上述合理步骤测量后,表针指示静止时如图1所示,则金属丝的阻值约为 Ω.
(3)请按照本题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实验需要,在图2虚线方框内画出测量金属丝电阻并在实验时便于电压调节范围大的实验电路图
(4)若测得金属丝直径为D,接入电路长度为L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别为U、I,则金属丝的电阻率ρ=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
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调整轨道的倾角正好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图中未画出).
(1)该实验中小车所受的合力________ (填“等于”或“不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该实验是否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挡光板的宽度l,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为s. 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实验要验证的式子是______________ .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如图的一条纸带,标有0、1、2、3、4、5、6等计数点,各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在图中被覆盖,测得各相邻计数点间距S1=5.18cm,S2=4.40cm,S3=3.62cm,S4=2.84cm,S5=2.06cm,S6=1.28cm.
(1)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s;
(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 m/s2;
(3)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_______ m/s.
电池的内阻很小,不便于直接测量.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将一只2.5Ω的保护电阻R0与电池串联后再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①按电路原理图把实物电路补画完整;
②实验中测定出了下列数据:
I/A |
0.10 |
0.15 |
0.17 |
0.23 |
0.25 |
0.30 |
U/V |
1.20 |
1.10 |
1.00 |
0.80 |
1.00 |
0.60 |
请根据数据在图2中坐标图上画出I-U图象.连线时,有一组数据是弃之不用的,原因是
③由I-U图象得出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Ω。
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为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__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
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在橡皮条作用下开始运动 |
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给小车一初速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匀速下滑 |
D.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自由下滑 |
(2)图乙是该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连接的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实验时,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使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1) 通过改变_________,就可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力。
(2) 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应以______为纵坐标、_________为横坐标画出图象,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出a与m的关系。